不要奢望A股增加分红的赚钱效应


  持有的股票派息,似乎是一件令人怦然心动的美事。连全球首个身价达到10亿美元的美国前首富洛克菲勒都曾表示:“你知道唯一让我高兴的事情是什么吗?就是收到我的股息。”

  这里想起有一首形容四大喜事的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有人开玩笑,说人生也有四大悲事:久旱逢甘雨(不停),他乡遇故知(债主),洞房花烛夜(隔壁),金榜题名时(别人)。如果分红这么令人兴奋的话,应该改为: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股票分红时。

  不久前有权威人士透露,监管部门正在酝酿出台措施,鼓励上市公司增加分红,使投资者获得更多回报,争取形成较为健全的上市公司持续回报股东机制。此外,建议适当降低红利税税率,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应与分红情况挂钩。

  这虽然整体上看有利于增加A股市场的吸引力,不过仍要辩证看待其利好效应,也不宜期望过高。

  首先,A股市场整体派息比例提高的空间不大。近三年,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占全部公司净利润的31%,与美国等成熟市场的40%至50%的比例差距不大,已经处于比较高的水平。更何况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利润用于再投资的收益率很可能高于投资者得到股息后的投资收益率。派息比重较大的银行上市公司,有补充资本金的压力;石油石化企业也有增加再投资的需要。这和美国的上市公司投资机会不多,资本金开支不大,因此分红比例高的情况是有所区别的。

  其次,A股市场的投机文化对分红比例的提高未必感兴趣。目前A股市场大盘股和中小盘股的行情可谓冰火两重天。大盘蓝筹股估值相当低,不少个股的股息率超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3%。以最近公布年报的中国银行为例,按上周五收盘价计算,市盈率仅8.6倍(低于2008年1664点时的水平),股息率高达4.4%。但市场主流资金不甘价值投资的寂寞,对该板块退避三舍。而中小盘股,尤其是一些创业板上市公司,往往市盈率近100倍,即使利润全部分红,股息率也不过1%。但市场对该板块趋之若鹜,轮番炒作。因此分红率提高,对促进价值投资,平息投机炒作之风未必有显著的效果。

  再看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所得税税率,已经从20%下降到10%。今年中国有望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个人所得税税额增速可能明显放缓的情况下,股息的所得税税率降无可降。

  推动上市公司增加分红,未必是绝对的好事,也未必有利于投资者长期利益的最大化。股神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长期零分红,很少有股东抱怨,巴菲特长袖善舞,股东乐享其成。微软同样长期零分红,这恰是微软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上市公司的经营自主权应当得到尊重,不宜一概要求提高分红比率。否则,类似于苏宁电器一样的上市公司,将被迫放缓扩张速度,这显然不利于股东的利益。

  至于说把上市公司分红和公司高管的工资挂钩,这种思维典型的80年代的平均主义大锅饭思维。只要公司搞得好,上市公司年薪千万很正常。象那个王石,作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企业的董事长,年薪千万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他和一些房产商拥有公司股份,是十亿富翁甚至是百亿富翁是完全不一样的。但王石作为公司创始人,本来完全可以成为亿万富翁,甚至是中国的首富,但他傻呼呼地把股份让出去了。可笑的是,一帮傻老百姓号叫着说王石比自己挣得多。

  上市公司经营不是高管就可以完全决定的。有时候业绩下降是前任高管留下的烂摊子,有些是因为突发事件。未必是高管的责任。怎么能把分红和高管的业绩一概挂钩呢?

  我还听到不止一个人说,中国股市的股息率不如银行存款。那就去存银行定期嘛,现在五年期存款也有5%了,到股市来干什么?玩不起,就不要玩。股市的回报除了分红外,主要就是股价的上涨。当然,股票要会选,不会选,股价的下跌可能是分红的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