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尊敬的各位贵宾大家上午好!我主要汇报一下我们的工作,以及在工作当中的思考。常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生机活力的港口工业城市,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抓住了乡镇企业,取得了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综合实力连续多年为全国前列。

  常熟的发展进入了全面提升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程度的关键阶段,需要我们紧紧抓住新一轮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全球化浪潮中县级经济的发展应该进一步把握形式,全球化成为世界范围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尤其是经济全球化最受关注。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个主要经济大国的影响下,在企业界、理论界实践和倡导下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全球化将持续在调整中深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绿色智能化,谋求长远和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各国战略目标,在全球化发展浪潮中唱主角。

  在长三角区域县经济无疑是活跃的因素,本身已经深切地卷入全球化浪潮。经济总量与发展潜力十分可观,并为长三角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县级经济的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大力发展县级经济,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发展县级经济。

  县级经济将进入大发展时期。

  我们要深刻认识时代赋予的重任,用全球化的视野审视国家形势变化。全球化浪潮中县级经济的发展应该推进一体化发展,全球化浪潮正在打破旧的行政区划格局,更多的国际资本进一步向中心城市集中,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化也日益彰显。表现为在一个特定的地区产业集聚度增大,相互配套服务与资源共享日益突出,联系更加紧密。

  在经济全球化新格局下,县级经济的发展需要不顾行政区划的限制,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获取竞争优势。

  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县级经济跳出县域范围,长三角地区体制比较完善,城镇体系完整,科教文化发展已成为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城市之一。今年5月明确了长三角地区发展的战略地位,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我市地处长三角核心地带,规划的实施为我们更深层次地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从而在更高的平台上参与全球化的分工与合作。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积极的行动,科学的谋划认真研究区域规划,充分为区域发展带来了聚焦效应,为产业升级带来了广阔空间,为企业扩张提供了重大市场。从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功能配套,公共服务,要素流动全面对接,实现城市发展。

  全球化浪潮中县域经济的发展要提升产业竞争力,当前新技术与新产业革命方兴未艾,新一轮发展县域经济受到资金、土地、生态、能源等因素制约,面临创新发展的挑战,这不仅是解决自身结构性矛盾,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的要求,也是顺应全球产业调整,增强未来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我们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以开放带动结构调整,以开放促进自主创新,以开放引进高层人才。需要我们不断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增长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要素支撑由物质资源为主向人才资源为主转变。

  这次金融危机告诉我们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加,过分依赖外需的经济增长是脆弱的。要实现更均衡、更稳定的增长必须注重内源性的发展,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增强发展的内在活力,形成县域经济发展的坚实根基。

  民营经济在常熟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也是富民的基础。在国际产业加快转移,民间投资逐步回升的新形势下,我们充分认识到民营经济新腾飞,坚定不移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并统筹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开放与经济的带动优势,进一步强化民营经济的开放形象,形成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紧密配套,国内资本与国际资本相互融合的大开放格局才能不断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才能不断调整经济结构。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企业应当扮演重要角色,他们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流通的实践者。广大企业,尤其是本土企业要进一步树立全球竞争意识,不断做大做强,加快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现代世界制度,重视和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敢于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在发挥市场机制重要性的条件下,政府调控和政策引导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推动力,可以大大提高单纯依靠市场内在机制调整的效率,大大缩短产业周期。

  政府引导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导产业,一批集聚效应突出的产业基地,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走出一条型号工业化道路。

  全球化浪潮中县域经济的发展应当提升产业集聚度。

  县级城市其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与圈内中心城市相比综合竞争力相对不足,培育重点产业是我市经济发挥主要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更好地参与区域乃至全球竞争的有效手段。我市不失时机抓住几次历史性机遇,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竞争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近年来又着眼于国际产业和科技发展前沿,立足于本市产业基础,以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互动,加快产业向高端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为此我们专门制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突出装备制造业,企业及企业零部件产业,太阳能光伏、电子信息、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集中政策、集中资源、集中力量,以开发区为主要载体,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打造一批现代产业基地。

  力争在未来三年内五大产业投入500亿,按照高端、高新、高效和品牌化的整体思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动纺织、服装等等升级,打造知名品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实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同步发展。

  同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服务基地建设,进一步促进我市现代服务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汇报,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也欢迎大家能够多来常熟,对常熟的发展多多建言献策。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