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今年到底该不该买房


今年到底该不该买房

第37期《万年基业》

文/詹国枢 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北京)

那天到单位,碰到一朋友,劈头就问我,老詹,近来您写了不少房地产方面的文章,看来是内行呀。您说说,今年到底该不该买房?
我说,什么内行!文人论政,随口一说而已。您问今年到底该不该买房?这可谁也说不准。不过,作为旁观者,我倒可以说点看法,供老兄参考,至于大主意嘛,还得您自个儿拿。
当然当然。朋友连连点头,笑眯眯盯着我,要听下回分解。
我说,如今这房市,确实吃不准。您到网上百度百度,既有说涨的,也有说落的,有说年底就要崩盘,泡沫马上破灭的,有说明年还要看涨,而且涨得更猛更蝎虎的。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旁观者一看,脑袋嗡一下就大了,好家伙,一团糨糊,更拿不定主意了。
房价是涨是落,到底怎么看呢?我认为,所谓房价,总有个基本的道理在那儿管着,把这道理弄清楚了,理顺了,心里也就大体有数了。
这个基本道理,我曾经多次说过,那就是,商品价格,归根结底,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比如说吧,一件商品,倘若长期供大于求,它肯定就要降价。反过来,商品一直供不应求,它早迟就会涨价。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说道理嘛,就这么个理儿。而且是经济学一基本道理,最大的道理。生活中,很多现象,说明了这个道理。
好了,只消明白这道理,您就晓得,为啥这些年房价会噌噌噌涨得这么厉害了。甭管怎么解释,原因只有两条,一是,人们的需求,实在太强烈了,二是,各地的房子,确实建得有点少了,供给满足不了需求。所以,房价非涨不可。不就是这道理吗?
您会说了,要说需求,前些年,老百姓不也在买房吗?为什么这两年需求就强烈到了这个程度呢?
这问题问得好!所谓需求,往细了说,还须分为两层,一是潜在的,一是现实的。人们有了购房愿望,可是手里没钱,再想也是白搭,这只是潜在需求。近些年来,您得承认,不管咋说,人们手里的闲钱,甭管从哪里来的吧,确实是越来越多了。那些敢于发钱发奖金的单位,也越来越多,胆子越发大了。百姓腰包鼓起来,这潜在需求,也就变成了现实需求。大家都腰包鼓鼓,跃跃欲试,没房的要买房,小房的要换大房。这需求可不就火起来了吗?
说完需求,再说供给。您又会说了,近些年,大城市,小城市,叮铃当啷,房地产搞得红红火火,要说建房,并不比前几年少呀,为什么现在供给一下子又紧张了呢?
这问题也问得好。从表面看,这几年建房是不少,但架不住买房的人更多,愿望更强烈呀。所谓多与少,只是相对而言。绝对数确实多了,但比起需求来,相对数却又少了,更加紧张,供不应求了。东西一供不应求,买的人实在太多,卖东西的,就俏起来,肯定就要涨价,这不是生活中的常有的事吗?
所以,说到底,九九归一,还怪咱是发展中国家,而且正碰上全国上上下下加快实现城市化的紧当口儿,农村的往城里跑,小城市往大城市跑,大城市往京津沪穗跑,没房变有房,小房变大房,这一跑,这一变,可不就追得房价噌噌噌往高里跑了吗?
房价太高了,百姓受不了,议论纷纷,怨声载道。政府不能坐视不管呀。于是,去年初出台新“国十条”,开始调控房价,主要手段,还是这么两条,一是增加保障性商品房,扩大供给,二是限制购买二套三套住房,抑制需求。有没有效果?有点效果,但就那么点儿水,浇在熊熊燃烧的烈焰之上,起不了大作用的。去年国庆前夕,只好再出新政,没别的招,还是限制购买二套三套,甚至把购买第一套房的首付比例,也从百分之二十提高到百分之三十。这也确实是没招可使了。其实呢,购买第一套房,是百姓正当需求,名副其实的“刚需”,是不应该也没有必要限制的,现在没辙,只能一棍子扫过来,管不了那么多了。
能不能见效呢?也能够见一点,但不可能大见成效。因为,那么强烈的“刚需”还摆那儿呢,成千上万等着无房变有房,小房变大房的百姓们,腰包鼓鼓,虎视眈眈,还瞅着那点房源呢!至于国家下了那么大决心,花了那么大力气,也下了那么大本钱的那些个什么保障房啦,廉租房啦,一时半会,哪里建得起来,怎么赶得上趟?
所以,从总体看,这房价嘛,按照供需决定价格的原理,我认为,一时半会是降不下来的,即使一时有所回落,早迟还得再涨上去。
房价就这么个状况,至于您买不买,什么时间买,这得看您自个儿的需求强烈程度和腰包鼓得多高了。不过,掏腰包前,请记住一句话,房市有风险,买房要谨慎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