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机办公与网络办公有何异同?这个问题要说明白才行。有什么好说的?
单机办公快有20多年历史了。记得,在20多年前,在单机上处理电子文件,操作很简单,字符集合与文件格式“融合”在一起。从整体上来看电子文件,样子很直观,就像物理文件(纸张)一样,打印出来与看见的电子文件是一个模样儿。这种习惯一直沿用到今天,成了难以改变的习惯。可是,到了现在的网络办公时代,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往往需要远程处理和分享电子文件。这时考虑的要点是网络传输的工作效率和具体实现的可行性,结果,人们发现,需要把文件的字符集合与文件的格式两者分开来处理。也就是说,先把电子文件的字符集合搞定(输入)了,在显示与打印时再把某种“文件格式”套上去(输出)。这就是所谓“异步技处理”的核心思想。
设想有一份电子文件存储在远方的服务器上(或者,存储在所谓“电子云”里面),我们想透过浏览器把它在本地计算机上“打开”(或“运行”),那么,就在1~2秒之内,在你的本地计算机浏览器里面就会弹出一个“窗口”,里面就是你所需要的那份电子文件(部分)。实际上,你的整个电子文件并没有全部传送过来,在这个“窗口”里面的那部分内容只是你所需要进行查看或修改的那个文件的“小部分”。这种“异步”做法主要是考虑到网络传输的效率,以及为了节省网络传输的时间损耗。
如此以来,就产生了现代网络办公的概念。在一定的权限管理机制下,电子文件可以方便地进行异地分享,协作修改,可以实现多人分享协作,提高工作效率,为政府集体办公带来了全新体验,开拓了全新的局面。当今,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都先后采用了这种了网络办公的先进模式。
网络办公不需要购置非常昂贵的办公套件,比如,微软的Office,本地计算机上只需要一个浏览器即可。那么,我们国家政府办公能否转移到网络办公模式,节省大量的版权许可费用?实际的难点究竟在哪里?这里并不涉及什么Linux与Windows谁好谁坏的问题,只是需要转变一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使其接受网络办公的概念。这就需要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大家知道,转变人的观念(或习惯)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需要成本和费用。
据了解,国内很少有企业专门从事网络办公(服务)的业务,除了位于北京奥运村的百会(Baihui)网络办公(公司)。我们要问,百会有没有实力提供网络办公所需要的资源与服务呢?我去百会实地查看了一下,果然名不虚传,人才济济,仅百会的“呼叫中心”就有30个工位,允许90人进行“三班倒”,放在大型计算中心的高挡服务器就有200多台,在日夜运行着。我看,百会提供网络办公服务的这个“牛皮”不是吹出来的。
百会的网络办公产品性能究竟如何呢?我打开百会的网络办公文字处理软件或电子表格只需1~2秒钟,这与在本地计算机上打开程序文件的速度没有什么明显差异。我对于百会提供网络办公服务的唯一担心是,百会能否提供足够的网络办公“习惯转变”的培训力量,包括培训资料与师资队伍,别的方面我就不担心了。
网络办公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何时转向网络办公那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有人的眼睛总喜欢向后面看,从来不向前面看一眼。这大概也算是一种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