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嗅到“死亡的味道”


  我的企业成功上市了,我的钱也足够花了,那我还要做什么呢?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改变历史的人,做一家被人们长久记住的公司。马化腾、李彦宏这些人我都认识,他们可以做到,我为什么做不到呢?我有很好的事业平台,也有足够多的时间去付出,我相信自己也能做到。

  我自小就有一种浓厚的英雄主义情结,希望自己过一个不平凡的人生,站立潮头、乘风破浪。那种壮观场面是我一直向往的。

  内在顺应,外在进取

  1986年,我十二三岁时就去了美国,到1999年回国创业,我的青少年时期都是在美国度过的,接受的是西方教育。因此,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譬如推崇创新、不惧冒险、敢于尝试,等等。

  但同时,我也有浓厚的兴趣学习、研究东方文化。我从小就喜欢读历史书籍,常幻想自己生活在大唐盛世的某个年代。诸子百家、四书五经这些书我都看,而且不止一遍地看,没事就拿出来研读,还做批注。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最大,儒家推崇的是仁、义、礼、智、信,这里面缺少了一个“勇”字。孔子说“匹夫之勇”,逞一时之快,这是很不好的事情。而“勇”是西方文化所推崇的。美国国歌中唱到:“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这是自由人的土地,勇士的家园。所谓美国精神,就是一种敢闯的勇气,敢作敢为,是一种独立与创新的精神。

  我自认为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融合得还不错,两种文明在我的身上没有冲突。我内在很注意顺应大势,外在则非常进取。这些在我几次创业经历中都能体现出来。

  我大学时期就开始创业,跟几个同学合伙成立了一家公司,从事与机顶盒相关的项目。但当时密歇根创业的风气还不盛行,我们的融资遇到了困难,这次尝试最终并没有成功。大学毕业后,我选择去斯坦福攻读研究生,就是看中那里良好的创业环境与浓郁的创业氛围。斯坦福是个神奇的地方,思科、eBay、雅虎以及谷歌都诞生在那里。在斯坦福时,我和谷歌的两位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是同年级同学。

  研究生毕业后,父母劝我在大公司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我的父母都是工程师,遵从按部就班的生活方式,但这并非我所希望的。虽然我曾利用暑假去IBM、摩托罗拉这类大公司实习过,也得到了公司经理的认可,但是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生性不是一个愿意在大公司安安分分打工的人,创办自己的公司才是我的理想。最终在毕业后,我选择了回国创业。

  当时,回国这样的选择,在很多人包括我父母看来都是冒险的举动。因为那个时候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美国正是克林顿时代,经济繁荣发达,而中国相对较落后。别人看到的是差距,而我看到的是机会。我认为,相比强手如林、高度竞争的美国市场,百业待兴的中国正是创业的大好时机。我义无反顾地回到了中国,创办中国人(www.chinaren.com)互联网公司。再之后的十年,概括成一句话,那就是出售chinaren创办空中网,然后再离开空中网创办唔箜推送搜索。

  最警惕众口一词的称赞

  美国留学、海归创业、企业上市……看起来我的经历似乎一帆风顺,但一路走来,也有不少磕磕绊绊。2002年空中网刚创立时,融资十分困难。那时互联网的泡沫刚刚破灭,投行们对网络公司避而远之。所以,在2002年我们是融不到资的。我们去香港“扫楼”,一个楼一个楼去拜见各投行、VC,即便在6月份已是暑天的香港,我们穿着西装一个VC一个VC地去谈,听他们当面拒绝我们,这个过程很不容易。

  然而经过了这个过程之后,我理解了很多事情。譬如我认识到一个“真理”:如果所有的人都看好你,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这并不是好事,其中一定有问题,甚至是致命的问题。我见过很多被众口一词夸奖的人或者企业,最终没有一个成功的。譬如,当年从华为出来的李一男,既年轻又有经验,既懂技术又懂管理,大家都说好,拿了7000万美元的投资,但最终无成;曾经的亿唐网有号称黄金组合的高智商团队,有4000万美元的高额投资,最终也以失败告终。

  中国古代战争中有一计叫“诈败”,几乎屡屡得手。你假装失败,丢盔弃甲,逃之夭夭。这边厢你的对手趁胜追击,然后就来一招诱敌深入,反攻得胜。从中我总结出一个道理:往往外表形势看上去特别好的,背后一定有问题。打仗如此,做企业也如此。当大家都看好你时,你一定是有问题了。其实这也是投资圈的一个怪现象:大家都看好你,你拿到了很多投资,往往你这个公司现在或者将来就会出现问题,所以千万不要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

  目前我正在做的唔箜推送搜索服务,很多人看好我,要投资我们,但我丝毫也不敢得意。我觉得我这个公司肯定有某个隐患藏在某个角落,等待某个时刻爆发。我现在还不知道这个问题或隐患是什么,但肯定是有的。如果我一直保持警惕,也许可以在问题出现之前把它排解掉。但很多人没有这个经验,会被赞美冲昏头脑,等到真正大的隐患到来时,就会输得很惨。

  创业需要“格物致知”

  要成功创业,首先得判断机会在哪儿,要能闻到“钱的味道”,同时还要能够提前嗅到“死亡的味道”,察觉行业与市场的变化。

  怎么判断机会?首先从行业和商业模式的选择上,我一直坚持必须做快速增长的行业。初创小公司要和成熟大公司抢市场,如果行业本身增长不快,小公司打败大公司是件很困难的事情,除非有大的变革出现。如果市场本身在快速增长,只要你跑得足够快,跑马圈地圈得足够多,就能成功。做空中网和唔箜搜索,我都是从无线应用这个领域切入,这个领域在中国处于刚刚启动、快速成长的阶段。

  那么什么又是“死亡的味道”?如何提前嗅到这个味道?

  1999年,和我们同期回国创业的海归一大批,互联网公司风起云涌。但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之时,这些公司都死了,包括亿唐这样的明星公司,最终只有chinaren顺利出售给搜狐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因为我们提前察觉到了形势的变化,闻到了“死亡的味道”。在互联网危机之际,几个月前别人给我1亿美元我都没有卖,但不久我发现融资一再碰壁。我告诉自己形势变了,得赶快卖掉。这是第一次撤退,这种顺利撤退我认为也是一种商业成功。第二次是创办空中网,我们做SP行业,后来短信业务混乱,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治理整顿政策,很多完全依靠短信收入的公司业务萎缩萧条,但空中网及时转换商业模式,避免了沦为行业调整的牺牲品。

  做企业,一个最重要的素质就是要能够预测未来市场趋势。中国古代很多智者如诸葛亮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能占卜未来。为什么有些人能判断未来,有些人却不能?人怎么能预测未来呢?儒家学说代表人物朱熹提出要格物致知,就是要抛开事物的表面现象,看到问题本质。

  关于创业,市场有什么本质的变化呢?一个不可逆转的事实是:用户越变越“懒”,越变越“傻”。任何复杂的应用、高门槛的东西都不会有很大的市场。早期的互联网全部是精英、一帮年轻人在玩;但现在的互联网已经跟电视一样,开机即用。围绕这一变化,我们提供的服务就要越来越便捷,越来越智能。唔箜推送搜索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而研发的。早期的用户喜欢使用搜索,现在的用户嫌搜索太麻烦了,还得考虑用合适的关键词。现在的用户需要你主动告诉他现在该干什么,这就是推送服务的概念。这种推送服务的本质,实际上与搜索是相反的,我认为这吻合了“用户越来越懒”这个大趋势。

  终极目标是书写历史

  很多人创业成功后就一直伴随着公司成长,譬如马化腾、丁磊等,这很好。但我与他们不同,创办chinaren,公司出售后我离开了;创办空中网,上市后我又离开了;第三次,创办唔箜搜索,很难保证我不会再第四次、第五次创业,因为我毕竟还只有35岁。

  是我迷恋创业而不愿守业吗?我不清楚自己创办企业的最终目的吗?我认为把公司卖掉或者上市就是成功吗?不,并不是这样。我梦想中的成功,是做一家能够被历史记住的伟大企业。

  依然可以从历史上见到分晓。历史上很多官员,哪怕是内阁大学士这样很大的“官”,你能记住的有几个呢?做到内阁大学士,史书上最多写一笔,而你记住的历史上的伟人就那么几个。要被历史记住,要在史书上多写两页是很困难的事情。但在我们的有生之年,还是有机会被历史多记几笔的。譬如谷歌和百度,历史绝对会写到它们,因为它们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腾讯的马化腾也会被记录,因为QQ实实在在地改变了中国人的交往方式。但是再过几十年,上百年,会有人记住chinaren吗?会有人记得空中网吗?恐怕不会。真正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需要做更伟大的事情。我的企业成功上市了,我的钱也足够花了,那我还要做什么呢?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改变历史的人,做一家被人们长久记住的公司。马化腾、李彦宏这些人我都认识,他们可以做到,我为什么做不到呢?我有很好的事业平台,也有足够多的时间去付出,我相信自己也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