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孔子是丧家犬?


         孔子与屈原■洪烛

   孔子总是忘掉自己的故乡。他想去更多的地方,见更多的人。周游列国,走到哪里,就把哪里当作故乡。如果这个地方让自己失望了,就把下一个地方当作故乡。孔子离原始的故乡越来越远。孔子有很多个故乡。不,孔子没有故乡。他一直在寻找故乡。累了,老了,死了,也没找到。他理想中的故乡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他正是为理想中的故乡而忘掉现实中的故乡。不断地失望,又不断地希望。希望故乡在下一个路口等着自己呢。有人说孔子是丧家犬,可这只丧家犬一直在找自己的家啊。找不到,可还是在找。越找,离现实的家越远。越找,离理想的家越近。孔子没有背叛故乡,只不过他的故乡要博大得多:把所有的地方当作故乡。他还把所有的人当作亲人,要尽快地找到他们。

    屈原则是另一个典型。屈原总是忘不掉自己的故乡。往大了说,他的故乡就是楚国。往小了说,他的故乡就是祖国的首都,郢都。思念水深火热中的故国,屈原写了《哀郢》。他总是忘不掉楚王,潜意识里把楚王当作故乡了。当他被流放到边远地区,才会那么失落,觉得自己被故乡抛弃了。故乡可以不爱他,他却没法不爱故乡啊。这种爱是一种离愁,一种别绪。屈原最早把乡愁经典化了,他把自己难以排解的乡愁命名为《离骚》。跟四海为家的孔子相比,屈原心目中的故乡是惟一的。一旦分开则痛不欲生。他还没有离开祖国呢,只是离开祖国的心脏,就觉得失去故乡了。他把流放地当作异乡了。离开了故乡,自己就失去了价值,失去了意义。这和失去故乡一样让他痛苦。故乡的荣辱令他牵肠挂肚。想忘也忘不掉啊。他最终被乡愁,而不是被汨罗江,给淹死了。他忘不掉故乡,故乡也忘不掉他的。

    我爱孔子,也爱屈原。我觉得每个中国人身上,既有孔子的一面,也有屈原的一面。既有坚强的一面,也有脆弱的一面。故乡,既使人坚强,又使人脆弱。孔子在路上哭过,为自己找不到故乡而哭。屈原在水边哭过,为被故乡抛弃而哭。他们都哭得那么伤心。我呢,则为他们而哭。因为孔子与屈原,己构成中国人精神上的故乡。中国人曾经把故乡弄丢了,终于又找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