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走向实用—戴尔开通教育博客的启示



发布会现场,我织的围脖上了新浪的墙

    我开通摄影博客不到两周,接到戴尔公司出席其教育博客发布会的邀请。真是所见略同,不谋而合。

    三年前,我在新浪上开通了自己的第一个实名博客,迄今为止已经发表千余篇博文。实话实说,当时开通博客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新浪朋友力邀;二是自己喜欢写点东西;三是当时博客热得发烫,搞文字的不开通博客,会被视为“OUT”。

    可是,风水轮流转,小弟弟叫板大哥哥,微博后来居上,风头之盛,竟然超过了博客!在很多网友看来,博客的巅峰早已过去,现在最流行的是织围脖。有人甚至宣称,围脖掀起了一场网络时代的“文化大革命”,李开复也晕乎乎地跟风说“微博改变一切”。

    其实,在我看来,博客过去的火是被“炒”出来的,一直过着“虚火过旺”的非正常生活,而博客的昨天将是微博的明天,而且微博红火的时间极有可能比博客还要短。

    但这是坏事吗?博客走向平实,并不是什么坏事,因为无论是博客还是微博,都负载了过多本来不该负载的功利思想,结果变得“人不人,鬼不鬼”。这不是博客的本质,博客存在的价值也决不在于它们可以让你一夜窜红或名誉扫地。博客的本质就是一个交流思想的平台,是一个很好的工作、生活的工具,是可以为我们做一些实实在在的更有益的事情的。

    这是我把摄影内容从“杨孝文”这个实名博客中分离出来,最近特别在新浪开通“杨孝文原创摄影”博客的初衷----我不希望这个摄影博客有太多的负累。我喜欢摄影,摄影可能是我下半辈子的业余爱好,我不希望摄影又变成我的一项工作。所以我特别为我的摄影作品找一个家,找一个仓库,找一个展示的平台。你喜欢我的摄影,可以进来坐坐,我好茶相待;你不喜欢我的摄影,我笑颜送客,我可以孤芳自赏。所以,这个摄影博客注定是一个很好的个人生活纪录,多少年过后,当我重新翻看过去的摄影作品,回顾我走过的人生之路,那将是一件多么快慰的事情!为什么非得计较有多少访问量,有多少评论呢!

    这样实实在在的用途,才是博客精髓之所在。如果你喜欢写东西,如果你喜欢摄影,或有其他爱好,我不建议你因为微博火爆,就冷落甚至放弃自己的博客,倒是该放弃功利思想,让博客回归本质----记录它该记录的内容,发挥它该发挥的作用。


戴尔开通教育博客,显然不为赶时髦

    基于类似的思考,戴尔公司于2月25日正式开通了其教育博客。戴尔当然知道博客红火的时候已经过去,但选择此时开通教育博客,恰恰说明戴尔对博客的作用有清醒的认识。

    教育博客不是娱乐明星,不赶时髦就要死掉。教育博客是一个平台,哪怕关注的人不是很多,但只要使用得当,便可以起到其他平台难以起到的作用。而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实实在实在的工作,而这个时候的博客,虽然不像以前那么火爆,但博客的功能一点都没有减少,只要善加利用,你仍可以从博客这里得到巨大的回报。

    那么戴尔教育博客是一个怎样的博客?戴尔开通这个博客究竟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目的?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戴尔教育博客旨在为教育行业从业人员及关注教育转型和信息化的人们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它其实就是戴尔一直秉承的“直接沟通”延续深入下去的结果。

    戴尔教育博客以“洞察变革,分享见解--让科技改善教学体验和教育管理”为理念,通过这个博客,让网友与业界教育专家及戴尔教育行业人员在线交流讨论,分享观点,从而为中国的教育转型建言践行。在未来,戴尔将继续植根中国,聆听教育行业客户的声音,以先进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支持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戴尔大中华区市场总监萧政夫认为教育博客绝对是一个自由的平台,而只有自由的学术氛围才能引起大家的讨论和关注,因此戴尔博客不会有任何强制性话题的出现,而先期的发展也不会有过多的商业植入。

    从戴尔透露的信息看,戴尔显然不是要搞一个最大的教育博客,而是希望通过中央电教馆、知名专家等加入讨论,形成一个引领型的话题讨论圈。当然,戴尔教育博客的发布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如何不断丰富博客话题,如何真正吸引教育业界人士在博客平台上分享观点、激荡思想,这些将是戴尔未来不断努力的方向。

以下是我在发布会现场拍摄的一组照片:


戴尔大中华区市场总监萧政夫先生

 


我们正在步入一个新时代----虚拟时代

 

新浪微博负责人王凡作为特邀嘉宾出席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嘉宾畅谈博客的应用以及对戴尔教育博客的看法



萧政夫先生在回答记者的提问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实验室主任蒋鸣和介绍国外博客的应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