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头山村的党员追悼会
陈 锋
笔者在湖北省宜都市鸡头山村调研时发现,村里的党员在村庄的纠纷调解、公共品供给中都有着很大的热情、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村庄的公共事务中担当了积极分子的角色。2900多人的村庄现有党员108名,每年还能收到村民递交的二十多份的入党申请书,出现了村民积极入党的喜人现象。这与鸡头山村党组织长期以来重视党员教育密切相关。其中给党员和当地村民产生最大的影响的一个活动就是——党员追悼会,它已经在鸡头山村实施了整整十年。
十年前,鸡头山村党支部在支书袁道安的倡议下,经过党员大会通过,兴起了一条规矩:每逢党员去世,村里都要派支委送上花圈,所有党员都要出席追悼会、参加覆盖党旗的仪式,并有专人主持。
最近的一次追悼会就在2010年11月16日,该村的老党员同志黄远荣同志辞世。随着大乐奏起,鞭炮齐鸣,追悼会就宣布开始,追悼会有条不紊的进行。首先当哀乐响起的时候,全体在场的党员和村民都直立静默致哀3分钟。默哀完毕,《映山红》的哀乐响起,亲属翻开亡人遗物——一个血书箱,用血书写的誓言一直陪伴了他一辈子,并以此来教导他的子女。紧接着乐人奏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总支委员刘云芹代表村党总支敬献花圈,党总支委员周顺炳,王定元为黄远荣同志灵棺覆盖党旗,村干部带着去世的亲人们围着鲜艳的党旗环绕三圈,寄托哀思。当乐人奏起《盼天下劳苦人民得解放》时,村团支部书记、民兵连长鲜于秋丰,大学生村官鄢洋敬献挽联“放牛娃成楷模任劳任怨,为人民写春秋高风亮节”,这副挽联作为他一生的写照也将永存于当地的党员与老百姓心中。主持人就此宣读了参加追悼会的名单,随后村里的党总支副书记彭晓柏同志,在《看天下劳动人民得解放》的乐声中致追悼词,回顾了死者一生中的平凡与不平凡。最后,在《血染的风采》的细乐中,逝者的长子致上了答谢词,并向前来追悼的党员和村民答礼。在八音合奏《望星空》中,追悼会宣告结束。
这种在基层举行的庄严肃穆的党员追悼会,村里的党员和老百姓都觉得很好。因为这样的一种仪式,是对党员对党员身份的再次确认,是对党员或多或少的贡献的认同。也因此,当地的党员特别珍惜自身的特殊身份,并自觉认识到自身在村庄中的与众不同,也就需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棺木上覆盖的鲜红的党旗,让人从心中涌起一股神圣的荣誉感,正如当年入党对着党旗宣誓,充满豪迈与悲壮。对着众人诵读的悼词,是对其一生的追溯与评价,包含着是非与荣辱,这种仪式性的表达与确认让在世者充满了对死后想象的预期,进而规约着自己的行为。当那些久违的红色的歌声接连在村庄中奏起的时候,村庄更是被一种充满正气与力量的氛围所笼罩,这对于党员的家属和后代,对于所有的村民来说,无疑都有着重大的教育意义。党员追悼会也因此无形中成为村庄党风建设的一个有效机制,充分调动并发挥党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成为村庄中的积极分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