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房地产市场的成功主要归咎于政府以民为主的执政理念


新加坡房地产市场的成功主要归咎于政府以民为主的执政理念、 新加坡自建国以来,一直致力推行“居者有其屋”的住房政策,四十多年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真正实现了唐代诗人杜甫诗句中的理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以李光耀为代表的新加坡领导人真正地将民众的“安居乐业”看作是政权稳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基石,并从基本国策的高度对民众的住房问题进行了一以贯之的细心擘画。

  从技术层面来说,新加坡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主要是区隔了“政府组屋”与私人住宅两个市场。新加坡超过百分之八十的老百姓购买居住的是政府建造的平价组屋,而仅有百分之十几的人住在价格高昂的私人住宅中。政府组屋与私人住宅在质量上并无实质差别,它们的价格差主要在于前者的建设用地是由政府划拨,而后者则须由开发商向政府高价取得。作为平衡,政府组屋一般只有99年的地契,而私人住宅的地契时间则可能更长甚至是拥有永久产权。此外,在组屋市场内,政府一方面为首次购房的新加坡公民提供补贴,但与此同时也规定任何人不得同时拥有两套及以上组屋,以严格限制投机炒作。而在私人住宅市场,政府的管制相对要弱一些,但也会对投资性的购房征较高的税,对外国人购买私宅尤其是有地产权也有特别的限制。

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思路亟需调整

  近年来,中国各城市的房价不断高企。而虚高的房价不仅会影响中国社会的稳定,也不利于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尽管中国政府试图通过一系列政策来控制房价,但是依旧挡不住房价不断攀升的势头。

  从政府已经出台过的房市政策来看,各种政策在实践中对房价的影响其实不大,效果也很难长久。面对现实情况,中国应该考虑借鉴新加坡经验,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根本性的结构调整,并对投资购房行为予以有力的打击。

  在结构调整方面,中国现在的国情固然是不可能学新加坡大面积推行政府公屋政策,但是也可以考虑按住宅面积区隔出两个市场出来。一个市场是100平方米以下(具体标准可按户口人数和其它因素拟定)的住宅,这种住宅每户只能拥有一套,政府也可在此类住房的建设用地转让上给予开发商一定的优惠;另一个市场是100平米以上的住宅,购买的套数没有限制,但是此类住房的建设用地应该从严审批,并且地价不能低于第一个市场。


      在保障居民住房和打击投机方面:在第一个市场内,为确保每户只拥有一套住房,可考虑与户籍挂钩,如拥有北京市的户口才能在北京市区买房,非北京市的户口(包括农村户口)要能证明自己是北京市的常住人口才能在北京买房。并且在第一个市场内购房要以家庭为单位购买,一定时间内房子不允许交易,也不允许一个家庭在两个或多个城市的第一个市场内同时拥有住房。
  在第二个市场内,购买房子的套数虽然没有限制,也并不要求以家庭为单位来购买,但是购买需要缴纳一笔特别的税金,在该市场内购买多套住宅还需要缴纳额外的税金,并附带另外的限制以防止过度投机。从第二个市场征来的税收可以用来补贴到第一个市场,例如可以补助低收入购房者或首次购房者。为了更好地对住宅市场的交易行为实施监督和管理,可以考虑推进完善公民信息系统全国联网的做法,并建立和执行严格的处罚制度。

文章来源:新家园网www.65f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