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存需求,不外是衣、食、住、行,构成了民生的全部内容,位居其次的“食”最重要,有道是“民以食为天”。不过,社会进步到今天,“食”已不在话下,反而排第三位的“住”成了一桩大事,成为民生的重中之重。从大陆到港澳台,各地政府无不为一个“房”字大伤脑筋,千方百计,力求抑制突飞猛涨的房价,以免不堪重负引发的民怨导致社会动荡。
在3月初举行的全国人大和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代表和委员们的热门话题之一,便是如何抑制乃至降低居高不下的房价。在此之前,中央政府调控楼市的“新国八条”出台,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市跟进颁布当地政策,有的规定之严岢几近不合情理,但确令市场量价齐降。香港特区去年8月祭出针对楼市炒风的“九招十二式”后,又于11月20日宣布3项规管措施,亦收一时之效。台湾为遏止房价上涨,宣布将对有关交易开证奢侈税,复征空地税,尚未实施,已给活跃的炒家和囤地的财团造成不小压力。
上述措施,都可说是狠招,有的更是绝招,均属政府有形之手对楼市的强力干预,且局限于房产的流通领域,在目前无疑很“给力”而有效果,但同时也压抑了市场的正常需求,是否能持续长久,能否从根本上解决房价高、购房难的问题,难免不令人心存疑虑。现在,内地有个新的共识:只有政府大量建造并提供保障性住房,才能让中低收入阶层也能置业安居。为此,中央政府下了军令状,向地方政府规定了数量和完成期限等硬指标。香港、台湾也有类似的计划或设想,明白不如此就不能改变房产市场的结构,也难以最终化解房价高企的困局。
至于澳门,特区政府去年10月宣布从12月起实施规管楼市的6招12式。当时,笔者写有一篇《抑制楼价的高招》分析指出:“近年来,拥有华贵名头的豪宅在澳门层出不穷,而说到保障型住房,只有永宁广场经屋和筷子基社屋让人可望可即,实在少得可怜!如若特区政府出台遏止楼市炒风招式时,也能详尽提出建造经屋和社屋的具体计划和有力措施,楼市或会不寒而栗。这,才是从根本上抑制楼价的高招。”
现在看来,向市场大量投放价廉物美的经济保障房,确实是调控楼市的高招。任何狠招、绝招,长远效果都不及这项高招。因为一旦有较多的保障性住房(或称经屋、社屋)投放,市场结构便出现两极化,分别面向富裕阶层和中低收入群体,使经济状况差别极大的两类居民各得其所,供求关系得以缓和。在这一点上,澳门人口很少,居民拥房率高,而政府“不差钱”,建造经屋、社屋比其它地方更有优势,不难在这方面成为大中华地区的表率。
“房”事关天!在澳门,真要解决也很容易。
“房”事关天——澳门经济发展点评之六十七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