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孩子上大学是否明智?


农村孩子上大学是否明智?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我们也不要鼓励我们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因为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自己的家乡就是一个悲剧[详细]。

      王平女士在2011全国政协会上的发言的要点摘报,在互联网上遭到了毫不意外的痛贬!

      但这是不是“政治正确”的反应?是不是“权利意识”过度敏感的下意识的反应?

       事实上,不鼓励农村孩子考大学,并非王女士首创,至少2006年以来就有来自农村的学生感慨投入产出比可悲的不平衡——全家砸锅卖铁,供完四年大学,却可能找不到工作,回家乡吧或无颜见江东父老,或因“见了世面”再也不愿回去,所以也有农村学生提出主张,奉劝农村的孩子不要考大学。那以后,每年都有人谈论这个问题。

      为什么学生自己谈没有多少人关注,一个政协委员的同样说法却导致轩然大波?义愤的人是否也该想想这是为什么?

     我们真的关心农村的孩子?

我们在多大程度上了解他们面临的生存现实?

还有个实际的问题,高等教育并不是义务教育,必然会有门槛,跨入这个门槛必然有代价的,这个代价对农村家庭显然很高昂,高昂得为了供养一个大学生,许多农村家庭接二连三不断发生家破人亡的悲剧。

虽然,几乎无人不说“高考是农村孩子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出路,虽然人人都说“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而高考是农村孩子唯一拥有的平等机会,但我们在多大程度上清楚这个“机会成本”对农村的孩子和他家庭是多么巨大?

我们是否清楚城乡分裂日益加剧,教育资源垄断趋势也日益加剧的情形下,即使不考虑经济上的不平等,农村孩子在高考方面的竞争力也日益贫弱,现在的大学来自农村的孩子的比例日益降低的现实?

      在这种局面下,如果是一个理性人,会不会考虑投入产出比?

      我们不是也知道 “炒股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一说吗?农村孩子考大学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些城市贫民炒股就不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什么就不能对农村的孩子说一句:“上大学有风险,搏高考要谨慎”?

      何况“不鼓励”、“告诫”并不等于禁止,它也完全可以是出于要让他们了解真相的动机,而了解真相不但也是一种权利,同时也恰恰是正确地行使其他权利的前提。

      总之,是否应该鼓励农村的孩子考大学,在我看来,它并不必然是“人权”之争的问题,而确实可能是个极为现实的利害考量的问题。

      如果我们真的关心他们,那就还是从他们的普遍境遇的调查做起吧。如果我们真的关心他们,那么还是从持久地关注罪恶的城乡二元制度并想办法如何改变它做起吧。

(完)

相关文章

 

一个伪问题:读书为了什么-赵牧

教育数据: 投入最少 行政开支最多-赵牧

高考的变迁-赵牧

高考越热烈 教育越绝望-赵牧

 

孩子,你就非要读大学不可吗? 南方论坛2006

农村人读什么大学?害人又害己200904

http://bbs.hsw.cn/thread-801688-1-1.html

农村大学生自述:农村人究竟是否应该上大学2010

http://club.renren.com/index.php?uri=/show_166_825410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