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报告自然异象是个科学的态度
地震袭来时,如何依法避险自救?如何依法开展应急救援?看到了天坑、蟾蜍过街等异常现象怎么办?是不是意味着地震要来了?
记者昨日从省政府法制办获悉,我省正对《江苏省防震减灾条例》进行重新修订,并从即日起就《条例》的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征求意见。(29日新华网)
天坑、蜜蜂成群死亡、大批蟾蜍过街……自然界的这些异常现象,不明真相的群众往往视之为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暴发前的预兆,而一些专家或者官员又往往批评说这里愚昧和迷信。如今,《江苏省防震减灾条例》鼓励及时报告这些自然异象,无疑防震理念的一大进步。
由于准确、提前预报地震目前尚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受多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自然界中还有不少未能为人类揭开的秘密,蟾蜍大量上路、蜜蜂鸟类成群死亡等自然奇观到底与地质灾难有无内在关联,还有待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证以及将来进一步去发现。因而,面对日益频繁的地质灾害,不忽视对这些异象的关注与研究,显然是一种科学、理性的态度。
鼓励民众及时向政府地震部门报告自然异象,一方面无疑增加了一个防震抗灾的重要信息源,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自然动态,启动对地质运动状态的监测和研究,一旦发现地质结构异动,及时做好防灾预警,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生命财产损失;如果研究监测表明确非地震征兆,也可以及时向群众通报情况,解释原因,消除疑虑,避免大家的心理恐慌。
地质灾害让人防不胜防,一旦发生多会造成重大伤亡,因而,群众往往对自然界发生的一些反常现象极为敏感,这种本能的警觉其实很正常。简单地认为是迷信或造谣,只会加重大家的怀疑和猜测,甚至越辟谣人心越慌。不武断、不排斥、不一味否定,而是建立常规信息报告机制,及时报告,科学分析,权威回应,才能让公众应对危机的心理渐趋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