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轻骑重组被否一事日前受到市场的极大关注。作为一家连续7年顶着ST帽子的上市公司,ST轻骑在今年3月4日公布了酝酿一年之久的重组方案,其控股股东兵装集团拟将麾下的湖南天雁机械有限公司(简称湖南天雁)置入ST轻骑,而原属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将被全部置出。如果重组得以顺利进行,ST轻骑有望得以新生。但就是这项事关ST轻骑生死命运的重组方案,却在3月23日该公司召开的股东大会上被否决了。
上市公司重组方案被否决这也是常有的事情。不过,ST轻骑重组方案被否决却存在一个引人关注之处,即“非公司股东”左右了投票结果。据3月30日的《证券日报》报道,在向ST轻骑重组方案投出2800万股反对票的股东中,有部分股东在投票时已不具备股东身份。即其虽在股权登记日确认了股东身份,却赶在股东大会召开前售出了股权。仅该公司前十大股东中,就有四位股东如法炮制,其“先出仓、再否决”的股权数约达700万股。这也导致了ST轻骑重组方案最终未能获得通过。
当然,我们不能将ST轻骑重组方案被否决的原因完全归结于上述700万股“非公司股东”的投票结果上。ST轻骑重组方案的被否决,归根到底与很多流通股股东对该方案的不满意有关。湖南天雁与ST轻骑的资产置换不仅受到“蛇吞象”的质疑,更重要的是,置入湖南天雁100%资产后,ST轻骑2010年和2011年预测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059元和0.062元,并没有带来公司业绩的大幅增长。所以,该重组方案并没有赢得流通股股东的掌声。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有5位股东未行使投票权,十大股东中不见机构的身影,以及参加股东大会的股东中有12.25%的弃权票就是最好的证明。如果这12.25%的弃权票能够支持重组方案,或者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5位未行使投票权的股东也能投出赞成票,那么,ST轻骑重组方案的表决可能是另一个结果。
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正式ST轻骑重组方案表决中,“非公司股东”投票左右投票结果的事实。本来,“非公司股东”是不应该参加投票的,但由于现行股东大会表决权存在制度上的漏洞,股权登记日与股东大会不是同一天,如ST轻骑的股权登记日是3月16日,而股东大会表决日是3月23日,这中间相隔4个交易日。如此一来,在股权登记日后这4个交易日中抛掉股票的投资者,仍然可以参加股东大会的投票表决,这就造成了“非公司股东”参与投票表决现象的出现。由于这些投票者不再是公司股东,所以,他们的投票并不代表公司股东利益。尤其是ST轻骑重组方案遭否决后,二级市场股价大跌,这不仅损害了广大流通股股东的利益,而且还给这些“非公司股东”提供了低吸的机会。因此,这些“非公司股东”的投票更象是一种投机,借对ST轻骑重组方案的否决来达到打压股价的目的。
因此,ST轻骑重组被否显然是对现行股东大会表决制度的一次拷问。针对ST轻骑股东大会所暴露出来的“非公司股东”投票左右表决结果的问题,有必要对现行的股东大会表决制度作出修改。要么公司股票在股权登记日后停牌,直到股东大会结束后复牌,以确保表决者的股东身份不变;要么剥夺“非公司股东”的投票权,那些在股权登记日后卖出股份的“非公司股东”,不得参与股东大会的投票表决,参与表决的,其表决结果作无效处理,以避免“非公司股东”投票对表决结果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