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研发和产业化 新能源规划力挺财税政策


    目前,工信部牵头制订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已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多部门联合上报国务院,不日将批复公布。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冀望财税政策

  按照媒体最新透露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规模要达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要以纯电动为主要技术路线,未来10年政府财政投入1000亿元,打造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

  为了保证在2020年之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总量达到500万辆的水平,规划从财政、税收、奖罚措施、管理制度等9个方面进行了细化。

  与此前征求意见稿,对于投入方向比较笼统的表述相比,规划中提及的资金投放更为具体。建议2011到2020年的十年间,中央财政投入1000亿元,其中,500亿元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促进公共平台等联合开发机制;300亿元用于支持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200亿元用于推广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的节能汽车。另外100亿元用于扶持核心汽车零部件业发展;50亿元用于试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从分配领域来看,整车及其关键技术,成为投入的最大方面,资金达到500亿元;而配套城市基础设施仅为50亿元。

  此外,为保证销售,本次规划中也配套了一揽子销售刺激计划。在税收方面,2011~2020年,购买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将免征车辆购置税。

  2011~2015年,中、重度混合动力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消费税和车船税。

  2011~2020年,企业销售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增值税税率调整为13%。新能源及其关键零部件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100%加计扣除。
 
    利弊并存 财政补贴是把双刃剑

    对于财政补贴,多数生产新能源车的汽车企业表示,国家财政补贴将很大程度上决定新能源汽车能否迅速产业化。但也有人认为,补贴是一把双刃剑。我国大力支持新能源车发展的补贴政策,已经吸引了跨国车企前来淘金,新年前后,包括宝马、奔驰、通用、大众、日产在内的汽车品牌都陆续发布了新能源车的最新发展战略。2月底,宝马启动了MINI E纯电动车路试行动,宝马首款量产电动车将于2013年进入展厅。年内通用雪佛兰沃蓝达增程型电动车及搭载e-Assist系统的别克新君越将进入国内。大众朗逸电动车和高尔夫电动车将于2013年在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量产,途锐混合动力车于2011年引入中国。大量对手涌入使丰厚的补贴未必真正惠及国产电动车。

  事实也证明,此前许多厂商看好国家对新能源的政策补贴,不顾自身实力纷纷上马新能源车,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新的《规划》将规避这种行为,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财政补贴和扶持政策重点体现在产品研发和示范运营两方面,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研发,建立关键零部件自主发展体系。扎实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试点示范运营,探索建立具有商业可行性的市场推广模式。

  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美国对于新能源车的补贴办法值得借鉴。美国政策规定,消费者在购买销量小于3万辆的企业生产的新能源车时,不能享受减税优惠,以免一部分企业以生产新能源汽车为名获得国家补贴。汽车厂商的新能源车累计销量在3万辆以后享受50%的减税额,累计销量超过4.5万辆享受25%减税额,累计销量超过6万辆不享受任何减税优惠。这种设计把有限的补贴资金用在真正致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企业身上,起到了更有效的扶持效果。

 

 

作者:搜狐汽车评论员 郑雪芹

 
授权状态:本文作者授权搜狐网独家刊载此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