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风云(二) 第八章 (1)林彪“出山”


 

 

          北京风云(二)

          刘少奇挨批 林彪外逃

                          王先金 编著

 

            第八章  毛泽东火烧“一号令” (1)

 

                          林彪“出山”

 

1927年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宋子文出任财政部长。1928年宋子文斥巨资,在上海祁齐路营造了一座豪华的公馆。1949年,全国解放后,宋公馆被华东局公安部接收,作为公安部门的俱乐部。1956年上海市市委成立招待所,宋公馆便成为接待高级干部疗养的宾馆之一。林彪便是宋公馆接待的第一位尊贵的房客。

林彪从投身黄埔军校,到北伐,上井冈山,再到长征,直至抗战和解放战争,常年的征战将他本来就不强壮的身体累垮了。尤其是1938年3月1日凌晨,刚打完平型关大捷的林彪奉命率115师直属部队西进,在路过山西隰县阎锡山的19军防区时,因他穿着缴获的日军黄呢大衣,骑着日军战马,19军哨兵误以为他是日军军官,竟一枪击中了他的胸膛,而且伤了脊神经,从此落下了怕风、怕光的怪病。

建国后,林彪仅担任了中南军区司令,几乎没有参加什么工作,一直在养病,先从北京到苏联,1956年又从苏联到上海。上海市委便安排林彪全家人住在宋公馆。当时,叶群在上海市教育局挂了一个空头的副局长,从未上过班。

1950年抗美援朝时,毛泽东本想任命他为志愿军司令员,但林彪以身体不好推辞了。从此,毛泽东也就没有再重用他。

林彪对宋公馆的环境非常满意,只是怕风、怕光,喜静不喜动,一动就大汗淋漓。他不住朝南的卧室,却住在朝北的储藏室,睡帆布行军床,并挂上厚厚的窗帘。林彪对自己建国后一直未被重用而耿耿于怀,然而毛泽东还是记得林彪驰骋疆场的战功的。高饶事件后,毛泽东在1955年4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五中全会上,提议增补林彪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这以后,林彪的身体奇迹般地好了起来。毛泽东还想进一步重用林彪,便于1957年夏天在上海视察期间,专程去了宋公馆探望林彪。

那天下午,当林彪接到毛泽东秘书的电话,得知主席要来看自己时,不禁容光焕发。毛泽东坐在宋公馆一楼的客厅里,摇着折扇,关切地询问林彪的身体状况,见他精神不错,便暗示他“出山”。

1958年5月25日,在八届五中全会上,毛泽东再次提议增补林彪任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这时,林彪已住到北京毛家湾古宅。

抗美援朝是由彭德怀领兵打仗的,打了大胜仗,把世界上头号强国美帝国主义赶到了三八线以南。但是功高有些震主,毛泽东这时已经打定主意,有意提拔林彪,把彭德怀压下去。到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彭德怀被打下去了,便由林彪接替了彭德怀的国防部长职务。

 

 

                       林彪住进毛家湾

 

毛家湾是北京西城的胡同名,为前毛家湾、中毛家湾、后毛家湾的统称。毛家湾旧址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它历经风雨,几易其主,见证了历史变迁和世道沧桑。

大约在明朝中叶,这里就已建起府第、庭院和花园。这所400多年前的建筑,据推算,建于明朝中叶嘉靖年间。有人说,这里原为明朝中期毛纪住宅,毛家湾之名即由此而来。

据《明史》记载,毛纪于孝宗、武宗两朝曾任礼部尚书、大学士等职。

明朝时,毛家湾一带主要是皇朝的仓库、作坊等所在地。北有太平仓,南有红罗厂,东有甲、乙、丙……等十库。到清朝时都已废置,仅留存其名而已。清初,在太平仓遗址上建立王府。先是清太宗(皇太极)五子硕塞承泽亲王府,承泽亲王死后,其长子博果铎袭封,改号庄王,为庄王府。

晚清至1949年北平解放前,毛家湾古宅的主人是前任大理院余院长,即北洋军阀政府的最后一任院长余棨昌(1882-1949,浙江绍兴人),于1923年至1927年任职。

余棨昌的四女儿静岩与在清华大学教英语的美国人大卫·季德结婚。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早已卧病在床的余棨昌在女儿结婚四天后去世,次年,余家搬出毛家湾。

余家搬出毛家湾之前,这里的宅第、庭院、花园大体保留着明清以来的建筑格局。总共有房子一百多间,还有弯曲的走廊和庭院,方圆几英亩。

新中国成立后,这所古宅被国家低价收买。

余家迁出后,推倒了假山,填平了池塘,砍掉了古树,美丽的花园成了停车场 。房舍则大体保留了下来。

50年代初,毛家湾曾是东北驻京办事处驻地。高岗曾在这里住过,是高岗来中央工作前在京的住地。高岗1953年正式调到中央后,就离开了毛家湾,住在东郊民巷。

1953年林彪住进了毛家湾,直至1971年,前后达18年。

林彪住进毛家湾的头几年,那时的老房舍大体保持了原貌,改动不大。20世纪50年代后期,林彪的地位不断上升。1958年任中共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1959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特别是1969年在党的“九大”上被定为毛泽东的接班人。此后,林彪住地面积不断扩大。前毛家湾东北口的平安里医院和西口附近的一些住户相继被迁走。这样,前毛家湾间的范围全部划归为林彪住地。高高的青砖墙围绕的林家大院由几个相通的院落组成,包括:林彪、叶群及其子女住宅,秘书办公室、图书室等。

“文革”结束后,中共中央的一个研究机关迁到那里。

这所老宅的主人林彪曾遭到毛泽东的申饬说:“你想当明世宗!”明世宗即朱厚熜,是宪宗孙,孝宗侄。武宗死后,因无子嗣,厚熜即位。他登极之初,曾下诏尽除武宗弊政,朝政为之一新。后来则喜好神仙老道之术,久居深宫,不理朝政。毛泽东指责林彪想当明世宗是对他长期托病的严厉批评。

 

 

 

 

 

 

              林彪取代刘少奇成了第二号人物

 

    解放以后,林彪一直在养病。1954年初的一天,毛泽东在临睡前,把保健医生也是生活秘书的王鹤滨叫到了他的起居室。毛泽东对他说:“王医生,你代我去看看林彪同志,他长期身体不好,在家中养病,你代我去问候他一下,让他安心养病。”

    王鹤滨不知道林彪的寓所在哪里,得到毛泽东的嘱托后,他就先乘车去了弓弦胡同2号找傅连暲,请傅连暲带着他一起去林彪那里。

    在傅连暲的指点下,轿车来到了林彪的住所。按下门铃后,一个警卫战士走出来。傅连暲向战士说明来意。不一会儿,林彪夫人叶群迎了出来,傅连暲向她介绍说:“这是王秘书,毛主席叫他来看望林彪同志的。”叶群把他们引到一个过厅似的房间,推开这双叶门时,王鹤滨才发现门的内侧,还挂着一堵厚而重的棉门帘。当王鹤滨走进林彪的卧室时,一下子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林彪卧室近床铺的顶棚上贴满了向下垂吊着的白色纸条,约二三尺长,寸许宽。林彪头朝北蜷卧在床上,半侧着上身,眼睛斜视着上方的屋顶,两只眼睛死死地盯着从屋顶上垂下来的纸条下端……

    问候过林彪以后,傅连暲和王鹤滨告退出来,翁永庆也尾随他们走了出来。王鹤滨根据他在林彪卧室里所见到的情景,怀疑林彪患有精神分裂症,就问翁永庆:“老翁,林彪同志患的是什么病?”

    “慢性胆囊炎。”翁永庆的回答出乎王鹤滨的意料。

    “屋顶上粘满那么多纸条是干什么用的?他怎么老是看着那些纸条?”王鹤滨疑惑地问。

    “那些纸条的用处可大了嘞,纸条是监测室内有无气流吹动的标志,室内不能有一点风,如果他感到有风,马上就会觉得发冷,打喷嚏,发起烧来。当他看到纸条一有飘动,就知道风吹了进来,纸条飘动的方向,可以判断风从什么方向吹来的,便立即命令人们去堵住风口。”翁永庆做了详细的解说。

       林彪接任国防部长                     林彪紧跟毛泽东身后

“怎么治疗?”王鹤滨想了解有关情况,万一毛泽东问起来,他也好回答。

    翁永庆说:“现在正服中药,首长饮用中药是这样的:中医专家会诊后,各开一个处方,然后每个专家的处方都经他一一审看,并把众方化裁加减后,他重新写一个处方,这个处方已不再是哪个专家的处方了,而是他所化裁的中医处方,按照他的处方取药煎服。”

    王鹤滨又问:“他懂得中医?”

    翁永庆回答说:“他看过不少中医和中药的书,懂得不少。”

    林彪本来就对中医有兴趣。在抗日战争期间,有一次林彪的部队攻克了一个大豪绅的土围子,里面藏有大量的中医书籍,林彪将书籍留下研读,记住了许多药方。后来,他的部队发生过多人染病的情况,林彪曾亲自为这些染病的指战员开处方,竟把这种病治好了,于是他对中医的兴趣更浓了。

    从林彪那里回到中南海后,毛泽东并没有多询问林彪的情况,王医生也就没有将他了解到的细节向毛泽东汇报。

    1966年8月1日至12日,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由毛泽东主持。会议的气氛很紧张,在对刘少奇、邓小平进行批判之后,会议临时增加了一个议程,改组中央领导机构。

    由党的中央全会对中央领导机构进行改组,可以说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举措。新当选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是:毛泽东、林彪、周恩来、陶铸、陈伯达、邓小平、康生、刘少奇、朱德、李富春、陈云。林彪的地位升为第二位,刘少奇则由第二位降为第八位。

    林彪原来是请了病假不出席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当时他在大连休养。在全会日程延长之后,毛泽东要汪东兴给林彪打电话,让林彪参加下一步会议。林彪于8月6日到了北京。由于天气热,汪东兴安排他住进有空调的人民大会堂浙江厅。

    林彪一到人民大会堂,毛泽东就赶来看望,和他谈事。会后,林彪取代了刘少奇。

    八届十一中全会确立了林彪的接班人地位。此时,党内并非没有不同意见,比如陈毅就对林彪当接班人不满。他认为要选接班人,应当是周恩来。大概针对林彪并不完全服众的情况,1967年9月24日,毛泽东谈到召开九大问题时说,接班人当然是林彪。在1969年4月1日至24日召开的党的九大上,林彪当选为惟一的副主席,他的接班人地位写进了党章。            林彪在天安门城楼上

    林彪被选为接班人后,据他的卫士长李文普说,林彪“曾几次流露不想干这种角色”。

    林彪之所以“不想干”,并不是说他没有权力欲,没有个人野心。或许在他看来,这种角色只不过是“附庸”和“陪衬”而已,毫无实际意义。就权力而言,在整个“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并没有多少实权,他在党内的职务是副主席,他在政府中的职务是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尽管他受命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但军权却被毛泽东牢牢控制。“接班人”只是名义上的东西,林彪并没有多少权力的回旋余地。难怪后来围绕设不设国家主席问题,叶群发牢骚说:“林彪多少年了,不就是个副主席兼国防部长嘛!”林彪终于和毛泽东闹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