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发展,不能盲目追求“多多益善”
伴随着3月26日广州本田理念的下线,这个号称中国合资自主第一车的汽车正快速向我们驶来,上海车展前这款车将在成都正式上市。理念的下线和上市预示一个全新的合资自主时代的到来,过去那种传统的自主造车方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虽然合资自主被很多人所诟病,认为其合资的外方背景更多地是看重着卖车利润,但合资自主毕竟在技术、资金、配套等多方面的优势,可以使中国自主汽车产业有着更快的发展模式,说不一定,这是一个捷径,一个实现弯道超车的捷径。
随着合资自主时代的到来,以及像广汽传祺、上汽荣威等加入,传统的自主汽车阵营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奇瑞、吉利、比亚迪、华晨、长城如果不能快速发展壮大自己,其未来将很难预料。但就是在自主汽车领域一派欣欣向荣的背后,一个不容忽视的迹象值得引起更大的关注。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称,2010年我国乘用车销量达1376万辆,不过,在这近1000万辆的轿车销售市场中,我国自主品牌轿车的市场占有率仅略超三分之一,未达到《中国汽车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定下的目标。那么自主品牌轿车的市场占有率上升艰难,是什么原因呢?
一边是自主品牌战国时代的来临,一边却是销量增长滞后,自主品牌的未来到底有希望吗?
笔者认为,自主品牌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品牌的内涵沉淀不够,汽车是泊来品,是西方工业文明的产物,在中国仅仅还是拿来,所以中国到目前还没有真正的汽车品牌。中国真正的自主品牌汽车产品还需要很多年的积累。而且从造车技术上客观地看,除了像广汽传祺、上汽荣威这样的产品还过硬,国内其他自主品牌产品的制造工艺远没有达到消费者的认可,光靠低价是不行的,还要高质。
关于自主品牌笔者还有另一个看法,就是大力发展是没错的,但不能盲目,现在自主品牌一涌而上的现象很突出。现在又有了一个新概念,就是合资自主品牌,除了广州本田理念外,还有东风日产启辰、上汽通用五菱宝骏等等。其实我认为自主是一个很狭义的概念,过去说自主是民族的,现在没有这个提法了,那自主是什么意思呢,李书福收购了沃尔沃,你说沃尔沃是国际的,还是自主的?所以,我认为中国的汽车工业的发展应是全面的,多角度的,我们发展自已的品牌只是其中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世界汽车工业领域有更大的话语权,走向海外拓展更大的市场,收购更多的世界品牌,真正提升我们的造车技术,有一大批的先进技术被我们掌握,使我们的汽车工业强大起来。
“韩信用兵,多多益善”用在现在自主品牌的发展上,不一定正确,它不仅不能形成拳头,反而更加分散了本就不够宽裕的资金和人才,那种盲目的良莠不分的粗放的不看过程只看结果的发展思路,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