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停步,竞争日趋激烈。在亚洲国家后来居上、领涨世界经济之时,他们彼此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明显。东南亚国家之间,南亚国家之间,以及与亚洲、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竞争正向白热化发展。如何结合自己的国情,发挥各自的优势,成为每个国家必须面对的课题。而所有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于是,发展的关键,就成为招商引资的竞争。在这场竞争中,原有的基础只是条件之一,投资环境、劳动力及工资水平,乃至于政府的腐败程度,都成为能否吸引外资的决定性因素。所以,要想引来外资,还得先练好内功。泰国近年来一直大力发展工业,与中国共同建设了泰中工业园区。根据联合国贸易暨发展会议公布的“2007年到2009年全球投资预测调查”报告,中国与印度分别高居第1、2名,越南居第6位。排名前20名的亚洲国家中,还包括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在这份报告中,东南亚国家所占分量不轻。而据跨国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发布的“外国直接投资信心指数”,在亚洲国家中,韩国已落后于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尼,新加坡和文莱则成为外资连续的投资地。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为了分散汇率变动的风险,纷纷走进东南亚国家,培育生产基地。在印尼、越南、柬埔寨等国,土地、水、电等价格非常低廉,一些服装厂工人的最低工资,甚至仅为每月45美元。经济学家罗百辉认为,东南亚对外资显示出越来越大的吸引力,与东南亚各国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也密不可分。在世界性和区域性贸易自由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东南亚国家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可能进一步加快。与此同时,为吸引外资,东南亚各国纷纷使出十八般武艺,竞相敞开怀抱。
泰国:免“总部”法人税15年
免税是吸引外资的一大法宝,为吸引外商投资,泰国从去年6月1日起出台新投资政策,外资在泰国设立企业总部,可免收15年法人所得税。具体规定为,来自国外的收入不需要交纳所得税(之前纳税额为10%);至于在泰国所获得的收入,法人所得税纳税额从30%降至10%;在“企业总部”工作的外国人,8年内个人所得税率为15%(之前只有4年)。
吸引外资,泰国应算得上先知先觉的东南亚国家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中期开始,泰国就充分利用国际油价大幅度下降、国际金融市场利率下跌、国际资本寻求新的投资市场等有利形势,及时制定出了吸引外资、调整国内经济结构、扩大出口的经济发展国策,大力吸引外资。在外商眼里,泰国有着“强劲的银行和金融系统、具有熟练技能的劳工、良好的交通网络以及稳定的基础设施”。
近几年的“红衫军”动乱,一度让泰国吸引外资跌到低谷。 泰国外国商会联合总会主席Nandor vonder Luehe表示,跨国公司管理层不会将资金投入到一个动乱中的国家。而近邻的其他东南亚国家,则正以强劲的投资优势与政策,吸引着外资跨国合作。
不过,虽然政局至今不稳,泰国也显示出了惊人的恢复能力,得益于良好的经济基本面、健康平稳的金融体系、齐全的基础设施等,泰国也在不断升级吸引外资政策的幅度。在证交所的带领下,泰国10家大型上市公司还前往英国伦敦以及中国招商引资。
菲律宾:一次性办妥外资申请
自2008年11月开始,菲律宾政府就推出永久签证,以此方便外国人到菲律宾经商。这个门槛并不高,只要在该国投资并雇佣10名以上菲律宾工人的外国人,就能获得永久签证。此外,菲律宾政府确立了9个鼓励外资进入的领域,如半导体和电子、服装和纺织、电脑服务、钢、五金产品和机械、家具和木制品、礼品和家庭用品等,优惠政策,则包含4至7年的免交所得税等。
值得关注的是,菲律宾政府采用的公私合营模式比较成功,并给该国带来大量外资,菲律宾央行预计,今年,仅苏比克湾就可能吸引外资19亿美元。另外,造船业也是外资重视的一个领域。
据了解,菲律宾投资委员会已成立了投资一次性办理中心,希望以最快速度,办理外企的投资申请。
新加坡:大力塑造形象
一个成功的营销模式,便是如何向全球推销自己。对此,新加坡轻车熟路。他们也非常清楚,外国投资需要三种基本要素:一是能获利,二是要有安全保障,三是要有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社会基础。
针对这三点,新加坡政府制定了有效的政策,首当其冲的,就是通过制定优惠税收政策,使外商有利可图,其中,在高科技领域和出口方面,税收优惠力度尤显突出。
同时, 新加坡还采取了一些有利于跨国公司在新加坡盈利的政策,保证外国投资者在新加坡的投入能获得利润,并鼓励外资与新加坡国营资本和私人资本合作。这样,既可让新加坡企业学习并掌握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又可与外资共担风险,避免失控局面出现。
多年前,新加坡就开始在世界各国常设招商引资机构,派驻精英,像间谍一样长年累月地搜索、分析各种信息,不知疲倦地走访著名企业的高层主管,尽一切可能说服投资者到新加坡投资。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每年也组织十几次有计划的招商活动,致力于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并将招商活动分为总理级和部长级——原来,新加坡总理、资政、部长等高级官员的频频外出访问,也多是带“任务”的。
由于“推销”工作卓有成效,在很多外商眼里,新加坡不仅是风险最小的投资国家和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劳资纠纷最少的国家之一,最重要的是,新加坡有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
越南:允许双重国籍
从2001年的24.4亿美元外资协议金额,到2010年的185.9亿美元,10年来,越南已吸收外资1659亿美元(协议资金)。越南,也正以无比认真的态度对待外资——他们的愿望,是成为继中国之后的亚洲制造业重要基地。
为见到更多的真金白银,越南政府已出台改进投资环境的更新措施,其中包括减少外国投资者的成本开支,简化外国投资者申请投资手续,对产品出口比例高、出口产品生产中使用越南原材料多和使用越南劳动力多的外资实行优惠政策。
令人心动的系列措施中,还有更具体的,如外资企业生产用电,由每度8.5美分下调到7.5美分;国际长途电话费平均下调10%;外企开设办事处的手续费,由原来的5000美元下调到约72美元;外企越南工人的工资,可用越南盾支付;外资企业对越方提供的越南工人不满意,可以直接Pass等。
为吸引更多海外越南人回国投资,越南在2009年7月生效的法令中,允许公民持有双重国籍。据估计,目前约有350万越南人在海外散居,他们对越南经济的贡献,一年就达60亿美元。
文莱:钱多不扎手
在外人看来,文莱什么都没有,只有两样东东:石油、钱。有钱有石油的文莱人,如今又多了一样——危机意识。为此,文莱划定了10个工业项目以及这些工业所生产的产品,将它们升级为“先驱工业”和“先驱工业产品”,如飞机、食品、水泥、药品、铝业、轧钢、化工、船务等等,在税收上给予相当大的优惠,以此吸引外资。此外,文莱还效仿新加坡,成立了具有该国特色的文莱国际金融中心,开通了包括文莱直通上海等新航线,以此对外来投资者提供更多便利。
顺应天时、地利、人和,如今,已有不少外资公司特别是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利用技术、资金、人才和品牌的优势,同文莱政府合作开发文莱特有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渔业等。其中,荷兰壳牌与文莱政府合资成立的文莱壳牌石油公司,在开发文莱的油气资源方面,已先入为主,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对中资,文莱也满腔热情。他们希望与中国合作开发清真食品,同时加大农业、水产业方面的合作,诸如杂交水稻、牡蛎养殖、金枪鱼养殖等。
缅甸:实行市场经济
毫无疑问,大选对缅甸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政治改革”,将为这个国家未来改变方向提供机会。2010年11月大选后刚3个月,缅甸吸收外资高达35.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就多达31.8亿美元,还有来自新加坡、韩国等地的。而随着缅甸当选总统吴登盛3月30日正式宣誓就职,及缅甸官方的一系列言论及举措,缅甸新政府的内外政策已初露端倪。舆论认为,未来三五年内,缅甸的经济建设将是一个全新的状态,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将更加改善和日益完善,会为外资大规模地进入、参与缅甸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加稳定、安全的基础保障提供必要条件。
今年,缅甸已计划加快国有资产私有化改革。除了国有企业外,其他的国有资产,包括汽车、加油站、物业、土地、公路、港口等都将私有化,将通过竞标的方式售出。政府还计划放宽民营企业经营木材。
此外,早在大选之际,缅甸政府就与泰国签署了开发缅甸南部沿海“土瓦经济特区”的协议,计划将其建成“缅甸版的深圳”。今年1月末,缅甸政府已经公布了《缅甸经济特区法》,以此进一步吸引外资、发展经济。吴登盛已明确表示:缅甸将实行市场经济。
相关
引资与择资
如何做到环保与引资的双赢?东南亚各国对此早有觉悟,采用的着力点各有不同。
泰国主推环保工业、环保汽车和生态旅游。对于引进外资,尤注重其“绿色”与“环保节能”概念。早在2008年,泰国工业园局就投资2亿泰铢,建设了包括环境数据检测与交流的项目。泰国工业部次长曾自豪宣称,泰国是第一个宣布推行符合“欧四排放标准”的环保型汽车政策的国家,外资至少为该项目已投入50亿泰铢。
越南非常注重环保投资,曾于2008年计划建设205个渔港和渔市,今年就有部分外资进驻这个“蓝色海洋经济”。有人士称,环保概念项目的引资,让越南越来越“整洁与清爽”。
新加坡对环保的意识,更早觉醒于其他东盟国家,仅在污水处理方面的研究和技术,就已引领世界。对重视环保的外资企业,新加坡政府尤显得关怀备至,在扶持政策上力度相当大。
马来西亚比较注重附加环保及相关领域的外资引入,比如环保生物燃油、太阳能节能耗材,此外,对绿色科技行业也相当看重。
东南亚各国中,文莱的环保意识更显突出。该国不仅禁止对环境有污染的行业,而且注重精神上的环保,连喝个小酒,都在被禁之列。
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 东南亚“引资”竞赛各显神通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