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竞争应重视文化


                                      (一)

  在现代城市竞争中,经济和文化哪一个重要?要讨论这个问题,必需明确经济和文化的概念。

  什么是经济?

  经济这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其意思为“管理一个家庭的人”。唯物主义代表色诺芬在他的《经济论》中将“家庭”及“管理”两词的结合理解为经济。严复曾将经济一词翻为生计。日本人将其正式翻为经济,后由孙中山先生从日将这一说法引入中国。

  经济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与政治是人类社会的上层建筑一样,是构建人类社会并维系人类社会运行的必要条件。其具体含义随语言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大到一国的国民经济,小到一家的收入支出,有时候用来表示财政状态,有时候又会用去表示生产状态,是当前非常活跃的词语之一。

  本文论题中提到的经济一词的含义为: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即物质财富。

  什么是文化?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是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二)

  明白了经济和文化的概念,我们就可以讨论在现代城市竞争中经济和文化哪一个重要。

  不可否认,在人类社会中,经济和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同时又反作用于经济。但这并不等于说在现代城市竞争中经济比文化重要。当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当世界经济成为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时,城市竞争的手段和目的都应该把文化作为重点。

                                      (三)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是文化的范畴,而出路则是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速度,是竞争的过程和结果。改革开放前,深圳在中国城市的排行榜中找不出名字,但是,由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在深圳的试点,经过短的二十几年,深圳很快迈进了中国的特大城市的行列。

  十九世纪中,日本比中国落后,后因为明治维新很快就超过了中国。而与此相对照,中国在明末清初时期,经济居世界前列,但由于十九世纪末清政府的封闭守旧的思想和封建专制的制度,结果落后挨打,在中日甲午海战中惨败受褥。

  过去,中国曾走过弯路,由于过于强调经济,尽管城市发展了,国家经济实力提高了,但人们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定反而受到挑战,人们的不满情绪反而上升,这些问题让政府感到困绕。

  我们可以思考以下问题:在现代城市竞争中,如果说是经济最为重要,那么,现在江西比上海经济落后,是否可以说江西永远也不可能超过上海?如果说经济起决定性作用,那么,当前中国比美国落后,是否可以说中国永远也超不过美国?答案很明确,否!近年来,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目前,中国在GDP上超过了日本,我们相信,也一定能超过美国。

  所以,在现代城市竞争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经济,而是文化,如果不承认文化的重要性,落后国家、地区、城市一样,都无法找到出路。如果一味地强调经济的重要性,否定文化的决定作用,那么,经济落后城市就看不到希望。这也就成为一些地方干部不作为或无所作为的重要托词。

                                         (四)

  文化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于他是城市竞争的重要手段,更表现在他是城市竞争的重要目标。我们在城市竞争中,如果我们说,我们就是为了物质财富,我想这话大多数人不赞成,因为这种追求太低级,不是现代城市的标准。我们必须把城市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品位摆在最重要的位置,这是我们的最高目标和终极目标。例如,我们在评价城市的水平时,不应只关注其经济指标,而更应关注城市的人文指标:如人们的受教育水平,犯罪率,环保与绿化,体育与艺术成,人们的幸福感等。

  唯利是图,的结果可想而知。如果,一个城市卫生很脏,小偷很多,暴力不断,那么,他的经济再富有,也不是的个好的城市。所以说,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今天,现代城市竞争的目的最重要的不是经济,而是文化,要让人们活得富裕,更要让人们活得安全和快乐。在基本的物质条件达到一定水平后,我们应该把精神和文化追求求放在突出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