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民医院新内科病房大楼2008年启用以来,普通病房供不应求,疾病高发期走廊加床是常有的事情,对此,患者怨声载道。然而,与此同时,设在大楼21、22层的特需豪华病房,却宁可长期闲置也不对普通患者开放。其中的豪华套房配备齐全,“装饰的像大酒店一样豪华”,还有专设的秘书房(陪护)。据护士介绍,这里住进的都是大领导,都是长期住。(中国新闻网4月10日)
常去那些大医院的人,可能对病房加床、走廊加床并不陌生。很多时候,能够找到一张加床也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优质的医疗资源总归是稀缺的,对此,患者并非不能理解,未必都会“怨声载道”。毕竟,走廊那也是大医院的走廊,来此是看医生而非疗养。不过,一旦他们知道,医院里其实还有不少豪华的病房在空置,等待某些领导的“特需”时,显然就不会再心平气和下去了。
这种现象并非郑州人民医院独有,很多地方公益性质的大医院都会专设这样一些高档的特需豪华病房。而且,越是那些病房紧张、需要预约的大医院,此种“特需”就越是有存在的必要。可以想见,能够住进这样的病房,仅仅愿意花钱未必就可以,因为,“特需”之所以成为“特需”,起作用的并非仅仅是市场规律,而主要是权力法则。即,“特需豪华病房”满足的是权力的特需。
医院固然是应该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的,特别是公益性质的公立大医院,因为其本来就耗费了大量的公共财政资金,当然也就有责任和义务向社会公众提供普遍的、均等无差别的医疗服务。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国家卫生部的要求,还是医院自身的标榜,乃至于一般民众的期待,都并无异议。然而,也正因为“公立”、“公益”的性质,也就为服务权力提供了貌似正当的理由和借口。
前文已述,特需豪华病房除了服务人员是医生护士之外,其他一切,盖与酒店宾馆无异,与办公场所也差不多。事实上,医院设置这样的病房,其初衷或者说终极目的,正是为了满足权力在医疗机构中的诉求,其参照对象本来就是那些大酒店或者办公场所。领导的满意就是对医院最大的褒奖,随之而来的,则是财政资金拨付、公职人员安排等人、财、物方方面面对医院的支持和关照。
这种支持和关照的回报,也可以说是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就是医院专门为权力划定的特殊服务,其中,公众看得见的是特需豪华病房,看不见的尚有优先的、细致的、廉价的医疗服务。仅以特需病房而言,也是得到卫生部公开许可的,比如卫生部明确规定,公立医院特需服务病床数不能超过医院总病房数的5%~10%,可见,这项“限定性”规定的另一面,其实就是对权力特需的认可。
权力与稀缺医疗资源的这种交换,一方面,侵害了社会公众对医疗资源的共享权利,人为地造成了社会不公,也使得原本紧张的优质医疗资源更加紧张;另一方面,权力对于医疗服务的“特需”,因为能够随时随地、高品质地获得满足,也必然延缓医疗改革的推进和深化,甚至会产生“这样就挺好”的错觉,从而更加缺乏改革的动力。长此以往,社会公众的医疗需求将更难得到满足。
现在已经到了清理此等“特需豪华病房”的时候了。目前,国内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乃至不同的人群之间的医疗资源分布还很不均衡,相当多的一部分民众苦于看病难、看病贵已经很久了,这个时候,豪华病房以权力之名大行其道,无疑是在挑衅公众的忍受极限。在民众那里早已经市场化了医疗服务,何以依然在权力面前顽固地保留一块儿行政“特区”、“自留地”,让人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