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议:冻结价格是极危险信号
报道指发改委近日密集约谈饮料、奶业、糖业、酒业等17家行业协会负责人,力压企业涨价冲动。作为回应,全国工商联明日将联合各相关商会集体宣布:为了抑制通胀预期,保证重要消费品不涨价。
此外,发改委官员较早前表示,虽然当前我国面临的输入性通胀有不确定和不可控因素,但政府已经构筑了多重防线,不会任由输入性通胀带动国内物价高涨,包括对国际油价的进一步上涨已经制定了预案。据称,如果国际油价高于每桶130美元,就会采取适当财税政策保证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汽、柴油价格原则上不提或少提。
如果没有理解错的话,这可能是自2007年9月为确保奥运会顺利举办而全面冻结公共产品价格后另一次价格冻结行动,而且范围更加广泛。
毋庸置疑,在原料成本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冻结价格的直接后果是严重削弱企业盈利能力,间接后果则是股市下跌,景气度低迷,开工率下降,裁员减薪,以及经济减速、货币政策失灵等等。
不能忘记,正是在上一次采取冻结价格行动后,中国石油上市后受业绩持续萎缩拖累而走出为时一年的调整行情,股价由48.62元跌至9.71元,累计跌幅近八成。与此同时,沪指亦由6124跌至1665,累计下跌近78%。
从美元中长期走势看,美元指数月K线已走出急剧杀伤力的M头,预示着等待美元的绝不是短期的波动,亦不是中期的漂移,而是长期的价值向下重估。
如此看来,此前曾讨论的二季度A股是否会复制去年同期调整行情这一问题,很值得投资者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