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副部长李勇在最新一期的《中国财政》上撰文指出:虽然本轮物价上涨涨幅小于以往 但治理难度更大,因为内外因素共同推动国内物价攀新高,首先从国际上看,国家大宗商品价格,比如粮食,石油等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明显,这些因素传导到国内,形成较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国内因素看由于外汇占款居于高位以及银行规模扩张,市场上的流动性非常宽裕,这就加大了通胀的压力,而且我们现在正处于结构转型期,节能减排、资源价格改革以及提高工资标准等转型政策,又带来成本性涨价压力,所以他认为通胀形势严峻,治理难度很大。
我们知道通货膨胀主要有: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输入型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等,而前期的通胀在我看来是政府超量发行货币性通货膨胀,而不是所说的银行规模扩张。正是因为发行货币较多,在储蓄较多,银行经营和利益最大化双重压力下才推动规模扩张,当然最近一年,我们看到央行注意到市场中流动性水平以及资金的使用成本等问题,所以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选择了多次加息和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从这些连续政策我们可以看到政府的一些决心,然而在政策的重压下通胀预期非但没有削弱,反而强化,预计3月份的CPI达5.2%,为近几个月新高?我想一方面原因在于随着紧缩力度很大,但相对原来宽松是投放的数量还不能很好的冲销,也就是政策的力度看起来大,但还不足够大,至于输入性通胀,我认为是致使物价走高的一个因素但非决定因素,我认为关键在于国内,现在一个苗头就是资源产品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我认为这是当下致使物价高涨的一个更重要,但被忽视的原因,也就是成本推进性通胀愈益明显,所以我认为未来的通胀的治理除了控源头---货币发行量,还应该从成本上多下功夫。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晰的看到李勇部长只是说了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同时致使通货紧缩的因素也有许多,比如人民币升值以及贸易摩擦背景下,出口受阻,必然会增加国内供给,另外资源产品价格上涨毋庸置疑,但劳动力价格上涨是否继续,以及幅度尚难料?为什么劳动力价格上涨那么快,主要就是劳动的机会成本很大,或者资本回报率较高带动了劳动力价格上涨,而未来资本回报率是要下降的,届时就业机会也会相应减少,自然会拉低劳动力价格,同时体制内的行政,企业事业单位工资都在往均衡方向改革,收入很快增长将更加困难,对于劳动力来说也是如此,另外之所以劳动力市场供给量在减少,我认为适龄人口减少是一个原因,人们的劳动意愿是另外一个我们忽视的原因,比如现在都不愿意做脏活,累活,而乐意做快钱,我想如果哪一天赚快钱(比如房产暴利消失,股票市场稳定下来,加之工资改革砍断了大家的灰色收入,届时劳动力供给又会明显回升),而且本身市场还是一个买方市场,所以未来通货膨胀和紧缩并存,短期将在胀缩中上升,而长期看物价将平稳甚至可能紧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