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科齐为何“豪赌”利比亚?
2011年4月13日/董秀成
利比亚局势让世界感到不安,而更加令人不安的是西方军事介入。以法国为“先锋”的军事介入无论出于何种动机,其破坏性和引起的担忧都可能远远高于利比亚危机的本身,包括法国人自己恐怕都对军事打击后果到底如何都无法预测,萨科齐本人或许也无法判断这场“赌博”行为到底能给他带来何种政治效果。
对于法国人来说,对利比亚展开军事行动,其动机可能很复杂,动机的层次也可能多样,但是无论如何,利比亚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恐怕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利比亚是非洲最大产油国,其石油主要出口市场在欧洲,该国动荡对西方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来说当然不是福音,而采取军事干预行动以确保石油供应稳定,符合整个欧洲的利益。
众所周知,以最早发生在突尼斯的中东和北非的“茉莉花革命”迅速产生“骨牌效应”,政治动荡浪潮迅速蔓延,埃及、叙利亚、伊朗、也门和巴林等都相继出现政治骚乱,但西方国家都没有军事干预,说明军事干预利比亚的所谓“人道主义”借口绝对是不成立的。也门也好,巴林也罢,这些国家同样发生武力镇压示威者的情形,但由于它们是西方盟友,便没有遭受军事打击。
现任法国总统萨科齐,在个性方面具有十分张扬的风格,在对待中国奥运火炬传递和西藏等问题上曾经与中国格格不入,不惜损害长期以来形成的中法传统友谊而在政治上大胆批评中国,在俄罗斯攻入格鲁吉亚问题上也曾经发表强硬声明,谴责并要求俄罗斯从格鲁吉亚撤军。
另外,萨科齐之所以在军事干预利比亚方面充当“急先锋”,与法国国内的政治气候也密切相关,因为2012年总统大选来即,萨科齐向利比亚开战,凸现其政治威望以求提高选民支持率而获得连任。
在政治上以国际事务转移内部危机向来是政治家的惯用伎俩,通过发动对外战争以转嫁国内矛盾确实让诸多政治人物获取利益的例子比比皆是。号称“铁娘子”的英国撒切尔夫人曾在1982年发动福克兰群岛战争来树立威信,并争取选民支持而获得首相连任;美国历史上有许多总统也惯用同样手法,老布什总统之所以发动伊拉克战争,其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希望获得总统连任。
但是,萨科齐在利比亚问题上仍然是一次政治冒险和赌博,因为利比亚的最终局势会如何演变,军事干预会如何收场,尤其是美国在军事干预问题上“暧昧”态度和举动让利比亚局势发展充满不确定,萨科齐能否在政治上“加分”或许还是一个未知数。
法国是一个欧洲大国,但它很难说是一个世界级的政治大国,在维护中东利益方面它其实主要得益于美国和欧盟整体的力量,在美国态度不坚决和欧盟内部声音不一致的情况,法国自身根本没有足够的资源单独完成对利比亚实现军事和政治目标。
如果这场战事持续拖延,那么利比亚很有可能演变成阿富汗和伊拉克,那就是有一个“烫手山芋”,尤其是战争中不断造成平民伤亡,局势将变得更加复杂多变,届时萨科齐将面临政治尴尬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