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股市政策的核心是“以投资为中心”


  4月12日,湘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副总裁兼研究所所长李康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资本市场积极的股市政策的核心,就是要把以融资为中心,转变为以投资为中心,这也是目前解决中国资本市场所面临问题的关键。

  股市交易制度限制越少越好

  记者: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被视为积极的股市政策的重要标志 。那么何谓积极的股市政策我国资本市场在制度建设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

  对此,李康表示,当前我国的股市政策仍是以稳健为主,不能称得上是积极,这种情况不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现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实体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虚拟经济却相对落后。而不具备完善的、发育功能齐全的以及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证券市场,那这个国家的金融发展就是不健康的。目前中国资本市场仍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

  谈及A股的T+1及涨跌停板,李康称,股市对交易制度的限制越少越好。应该客观看待股市的风险,鼓励合法合理的投机。没有投机者参与的资本市场是萎缩的,投机者的活跃是交易所活力的体现。中国资本市场从建立到现在,在认识上仍存在根本缺陷,主要体现在对投机者的歧视和对交易制度的束缚上。不能用计划经济的心态去管理市场化的资本市场。

  规范市场操作不能依靠严刑厉法

  记者: 美国证监会时对高盛违规处以上亿美元罚款,台湾曾把十大庄家送进监狱。而中国上市公司违规往往交易所谴责了事,即使欺诈上市也不过退还募集资金戓罚款百分之几。A股市场是否要严刑峻法才能走向规范嬴得信任?

  李康认为,不能用严打、搞运动的方式对待资本市场违规操作、违规行为。“中国资本市场20年走完了发达国家近百年的路程,有错误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旦发现了错误我们要毫不犹豫的改正,”他说。

  李康称,中国行政管理的职能在资本市场的发展中的作用一直以来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当前规范资本市场应该解决“有法可依”的问题,而不是搞大规模的“严刑厉法”,因为证券市场是靠预期来管理,“严刑厉法”会使得证券市场功能萎缩、丧失活力。

  把“融资为中心”转变为“以投资为中心”

  记者: 推行积极的股市政策的核心是什么?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建设?

  李康表示,中国资本市场首先应该改变原有的“融资平台”的定位,积极的股市政策的核心,就是要把融资为中心,转变为以投资为中心,这也是目前解决中国资本市场所面临问题的关键。投资是为了让老百姓增加财产性的收入,只有老百姓的收入有所提高,才能发挥我国证券市场的功能,让老百姓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果实,通过资本市场的飞速发展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果实。

  李康指出,只有证券市场围绕投资者进行管理,中国资本市场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积极的股市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上市公司质量是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基石

  记者: 推行积极的股市政策,如何才能实现证券市场的真正平等?如何才能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李康称,在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飞速扩容的情况下,应大力防范上市公司质量存在问题,在公司经营和信息披露方面加强监管。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扩容,也应该积极引导资本市场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上市公司应该遵循市场规律进行优胜劣汰。只有把上市公司质量作为基石,才能真正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李康认为,在保证上市公司质量的同时,需进一步规范健全我国上市企业退市制度,尤其创业板的退市制度应尽快推出。上市企业退市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区分对待:

  首先,对于客观经营范围等方面出现问题的上市企业,比如主营业务变化、行业优势地位丢失等使得公司业绩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可以给予适当期限,有条件退出;

  其次,对于主观上刻意造假等出现重大违规行为的上市企业,应该妥善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前提下严格管制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