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砖国家会议看新殖民主义的路线图(4月14日)


  出于不同的心理状态,某些人是要对你表示尊敬的,当别人表示出恭维的时候,自己只有谦恭,当别人对自己艳羡的时候,自己只能低调。因为每个人的言行都受自身的思维方式支配,而自己的思维方式,总是围绕自己利益最大化这个核心的。

比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就有很多恭维词与自谦词之间的对比。比如虽然别人总是会用尊称,但只有把自己的儿子叫“犬子”,把自己的太太叫“糟糠”;把自己的家叫“寒舍”。如此才和谐,才符合共赢的原则。

每个称呼之间都有如此微妙攻防的关系。使用不同的称呼也会表达出不同的内心状态。

金砖国家也是同样的称谓。

金砖国家之间最高层次的会议,上次是在巴西,再上次在俄罗斯,第三次会议,金砖国家的政要齐聚海南三亚,这次是中国做东道国,刚好可以借此机会传播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概念与形象。

但本人总是感觉,金砖国家的称呼并非值得欣喜,也不是值得炫耀的,相反金砖称呼的背后暗藏杀机。

我们先来看金砖国家的称谓由来。

金砖国家开始叫“金砖四国”,这个词最早于2001年由高盛集团前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Jim O'Neill)在一份名为《与金砖四国一起梦想》的报告中提出的,金砖四国(BRIC)是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该词与英文中的砖(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四国”。而这次,金砖国家增加了南非。刚好成为英语中的复数,成了可以被看成金砖的那些“国家们”。

现在,已经升任高盛董事长的奥尼尔在2011年初向《金融时报》表示,打算将墨西哥、韩国、土耳其和印尼,与“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一起纳入一个新集团,称为“成长型市场”(growth markets)。

奥尼尔说“只把这四国称作新兴市场太不到位了。”

创造“金砖四国”一词曾经被认为是高盛的营销把戏,因为作为全球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高盛在新兴市场国家拥有广泛业务。这个带有明显讨好取巧色彩的词语被认为是高盛对这四个国家的“恭维”以便在四国拓展证券承销业务。

深入一些地看,更是揭示了发达国家的投资银行的真实心态。自古资本跟随利益走,战争跟随资本走。而不管是通过军事战争,还是通过外交瓦解,能最大限度地获取相关国家与地区的利益才是最根本的诉求。

从金砖四国到金砖八国,那都是奥尼尔的观点。我们总是习惯于从自我满足的角度去看那些事情。实际上,是否需要从另一个逻辑关系与角度去思考呢?

在本人看来,所谓金砖就像是把中国与美国并列作为G2,架在火上烤,是烤你的人想要吃你的肉了,在烤的过程中,不时有肉香飘散,吸引更多的食客聚拢过来,一旦火候差不多了,将分而食之。因而似乎,新兴市场并不意味着沉睡的市场醒过来了,而是发达国家意识到这些市场已经兴起,而着重加以掠夺了。

从这个角度看,从金砖四国到金砖八国,这可以理解为新殖民主义的经济侵略路线图。

显然,奥尼尔是希望用这个称谓,给国际资本指引一个方向与目标,那个目标难道会是慈善与施舍吗?恐怕刚好相反,而恰恰是冲锋号。

2010年12月23日南非加入,成员国数量增至5个。

“金砖五国”人口总和近30亿,占全球人口的42%,在2001~2010年的十年间,五国间的贸易年均增速达到28%,规模增长了15倍,达到近2300亿美元。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00年的13.1%、2008年的52.1%到2010年的60%多,其中中国一国即超过30%,居世界第一。

2010年经济总量11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的18%,贸易总量4.6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的15%。中国、印度、巴西在2010年的GDP增速分别高达10.3%、9.7%和7.5%。与2009年在衰退中的苦苦挣扎相比,2010年俄罗斯和南非经济增长也达到了4%和2.8%,虽低于金砖国家平均增长率,但却好于同期主要发达国家的增长水平。经济实力越来越不容小视。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近十年中国几乎将其世界贸易体系中的份额翻了3倍,从2000年度的3.9%到2009年度的9.7%,同期,印度的份额也从0.7%上升至1.2%,俄罗斯的份额从1.7%上升至2.5%,巴西则从0.9%上升至1.2%。

根据南非贸易和工业部数据,在金砖五国中,目前中国是南非最大的出口国,印度名列第六,巴西名列24,俄罗斯则名列41。从这种角度而言,也不难理解,在南非人的眼中,加入金砖体系,是“史上最好的圣诞礼物”。

也曾经有人建议先把韩国纳入其中,但由于南非是进入非洲市场的门户,而且在非洲拥有独特的话语权与地标性,加之2010年的世界杯很是出了一些风头,所以虽然GDP仅仅3000多亿美元,但相比于其他国家依然有难以忽视的地位。

但是,当被称作金砖的时候,我们总是会自我感觉良好。觉得那是价值的体现,更象征着意义的提升。进而采取各种形式,向国际资本争宠了。

首先,金砖是新殖民主义的图谋。

资本是逐利的,这个本性到什么时候都不会变。从欧洲与美洲对全世界的掠夺,日本多次对中国的侵略的历史就已经被印证了。

由于中国历史上持续数百年的发展,才引起明朝中叶倭寇横行;由于康乾“盛世”才引发了欧洲列强的侵略战火。这个从列强对中国的图谋数百年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了。

不管是强盗还是侵略者,所抢劫的通常都仅仅是财物,对政治文化、宗教信仰与意识形态基本都不做考虑。除非有战略性的图谋,才会用宗教信仰与文化意识形态的方式,逐渐渗透并瓦解抵抗者的军心的。

其实那些曾经的列强,对土地与政权并无多少的图谋,更多的是希望占领市场,掠夺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投资回报率。

实际上,即使没有那些原来是殖民者的发达国家陷入发展停滞的泥潭,也会把那些欠发达国家作为给自己贡献市场与利益的地区,资本的贪婪之后,就是享受利益的时候。

比如金砖国家受到重视,是由于那些发达国家从政治与金融资本的角度,看到那些曾经的弱国被养肥了,可以屠宰吃肉了;所以会加大对其资本的投入。资本投入之后,势必会带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贸易方面的逆差,那个逆差是给那些刚刚开放的国家的甜头,是炮弹外边的糖衣。实际上是变相干涉政策的制订权利。

当甜头给足了,形成难以忽视的贸易差距,比如中国就会形成庞大的外汇储备,其中相当多的会购买发达国家的国债,然后那些发行国债的国家就会用宽松的货币政策,让“金砖国家”的货币升值,一方面缩减债务的含金量,人不知鬼不觉地赖掉部分债务,另一方面通过汇率方面的战争,让自己在金融战争中占据主动位置。即使这一图谋被觉察,都可以动用军事战争的手段,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

大量资金流向受金融危机冲击较轻的新兴经济体,首先推升了这些经济体的通胀水平,如2011年2月印度通胀率为8.31%,俄罗斯为9.5%,巴西为6.08%,中国为4.9%。然后注定是用加息等手段抑制通胀,进而提高国际资本涌入的动力。

针对通胀,巴西央行今年年初以来两次提高基准利率,目前利率水平为11.75%。其他国家的利率也大大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俄罗斯中央银行2011年2月25日宣布,自本月28日起将再融资年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从原来的7.75%提高至8%。

从利比亚与科特迪瓦的两场战争,我们也可以看到些许端倪。

不由分说地把人权凌驾于主权之上,让炸弹在其他国家的领空与疆土到处横飞,帮助反对派颠覆现有政权,统一的国家变得分裂,和平的领土被战火与鲜血染红,反对派成为西方国家手中的棋子或者提线木偶,独立的国家重新呈现殖民化倾向。

承认反对派所组建的政府,这个从法国与意大利的态度,从北约甚至联合国的态度就足以窥其端倪。虽然与人权遭到践踏也许会有一些联系,但更重要的怕是石油等能源储备对内心所起到的作用了。

从历史上看,外交与战争从来都会产生互动效果的。捧杀与棒杀都仅仅是常规武器,可以用在军事上,也可以用在外交上。关键都是要实现武器的使用者的预期目标。

比如楚汉战争期间,刘邦在荥阳牵制住了项羽的主力,韩信则横扫以前秦帝国的版图,等到只剩下齐国这一个地方的时候,刘邦手下的“首席外交官”郦食其自告奋勇,到齐地劝降,齐王欣然同意。天天和郦食其纵酒谈心,军无斗志,只等被招安。

韩信手下的谋士蒯通讥讽韩信,说你动用了数万兵马,夺取赵国不过获得了50多座城池,人家郦食其一个人一张嘴,就取得了齐国70多座城池的归降,如果你不动用武力的话,郦食其的功劳注定会在你之上。韩信就此趁齐国罢兵放弃防守的时候,一举用武力攻下了齐国。在刘邦称帝之前的七年征战中,如此反复无常的情况经常发生。

从这种角度而言,古代战争从来都是军事与外交,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

最为值得警醒的是:金砖国家有失去自己的市场与民族支柱的危险。

金砖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物质生活逐渐丰富,或者是蕴含丰富的产资源,或者是拥有强大的消费能力与市场,或者是拥有厚积薄发的创造性,总之,任何一个方面,都足以让西方国家的资本蠢蠢欲动。

比如利用外资方面,外资开发其资源,提高其制造能力,为其提供定单,让其享受到物质生活的刺激,一旦物质欲望膨胀了,就会形成难以阻挡的内心狂热,这种狂热与资本嗜血的本性结合,就会形成明确的开放态度,那种态度会让自己感觉越来越热,纷纷打开门窗,甚至揭开甲胄,在这种没有任何防备的前提下,是不能应对西方世界糖衣炮弹的进攻的。

其实庞大的GDP对于金砖国家而言,未必是值得欣喜的事情,要看那些GDP背后的购买力是什么,最终那些钱进入了谁的腰包,而吸引的外资是靠出让的什么得到的。GDP的数额越是庞大,说明被剪掉的羊毛与奉献的羊肉越是鲜美。

GDP是容易让人有好大喜功的倾向性的。一旦形成政绩要求的标准,就会让人迷失,而围着朝发达国家贡献利益方面做努力。因为开放势必会导致进口失控,民族产业遭遇打压。除非国家政府保持清醒而理性的头脑,对于国际资本并非单纯地照单全收,而是有相关的原则性,才不至于让自己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走越远,陷入新殖民主义的泥潭中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