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算账”暴露出商家的“欺诈”习性


    

如此“算账”暴露出商家的“欺诈”习性
盛大林

最近两个月,包括丹尼斯、世纪联华、家乐福、华润万家、大商超市在内的河南商业企业,都接到了一批罚单。物价部门处罚是因为有人投诉这些超市没有在部分商品上贴上价格标签,违反了“明码标价”的规定。商家则称,如果都打上价格标签,每件商品的成本将提高0.18元。为此,几家大型超市将联名把一份名为《关于物价面临上涨压力的紧急报告》报送到国家发改委。(据4月13日《河南商报》)

国家明文规定“明码标价”,中小超市也大都按照要求做了,而这几家大型超市却拒不执行,这是什么道理?乍一看到这则报道,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罚得有理。但当看到它们算账并得出结论称每件商品贴打标签的平均成本为0.18元之后,我马上又犹豫了,因为对于很多商品尤其是低价小商品来说,这可是一个不小的成本。如果这个成本推动了价格的明显上涨,国家发改委肯定也难以接受。

但让我疑惑的是,贴打标签的成本真有那么高吗?这个账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我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一家大型超市就一处大卖场算账的文字上。

大卖场的销售商品种类有24000多种,平均排面备货商品数量在30个左右,全卖场有70多万个商品。以一个员工每天可以为4800个商品粘贴价签,20名员工需要7天才可以将卖场所有的商品胶粘完标签。每天销售后需要补货、更换的商品数量在10万个左右。每个员工每个月工作22天,需固定雇用27个员工专门做粘贴工作。每个员工1300元/月的薪资,一家门店每个月将增加人工支出35000元。丹尼斯(在郑州)目前共有40家门店,工资支出将增加1965.6万元。另外,每家店每个月因为粘贴价签增加的物料成本约15.2万元,一年182.4万元。综上所述,粘贴价格标签每年将使企业增加支出9200多万元……

看到这么多数字,你是不是有点晕了?这大概就是算账者所期待的效果。不过,经过努力定神之后,我还是发现:商品种类、员工数量、门店多少、成本总额等数字都与每件商品贴签的平均成本没有关系,因为规模大、总额多意味着销售商品的件数也多,这非但不会提高每件商品贴签的成本,反而可能因为规模效应而降低平均成本。实际上,上述诸多数字中只有三个与贴签平均成本有关,那就是员工的工资、工作时间和每天的工作量。一名员工每天可贴4800个标签,22个工作日,每月可贴10.56万个标签,拿1300元的月工资除以10.56万等于0.01231元,也就是1分钱多一点儿,这就是每件商品贴签的平均人力成本。加上指甲盖大小的纸签以及打签工具的消耗等物料成本,每件商品贴签的平均成本也不会超过2分钱吧?而商家算出来的成本竟然是1毛8!

价格几块钱的商品,标签上写的却是几毛钱;标价几块钱的商品,结账时却成了几十元……近来,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超市价格欺诈的案件时有发生。面对处罚和批评,它们总说那是无心的失误,那么这笔成本账呢?难道几大超市都把这个账算错了而且错的还都一样?

销售当中,它们经常利用商品的繁多和消费者的粗心而欺诈;算起账来,它们还拿一大堆不相干的数字混淆视听忽悠公众……这笔账,充分暴露了一些商家喜欢“欺诈”的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