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的危机在于传统的沦丧(4月16日)


中国教育的危机在于传统的沦丧(4月16日)

 

关键词:教育危机  传统  药家鑫  董藩  郎咸平

 

201141日,赴日留学5年的23岁青年汪某,在浦东国际机场拔出水果刀刺向前来接机的母亲,而且是连刺9刀,起因则是长期以来的家庭矛盾。导火索是妈妈汇给他的钱慢了,然后拂袖而去。看着倒在地上鲜血泊流的伤者,周围的中国人居然袖手旁观。

药家鑫案,人们纠结于对一个“品学兼优”的音乐学子的同情与怜悯,在撞伤路人之后连续捅八刀将其残忍杀害,人们痛心于学校的置身事外,急于撇清此案与本学校之间的瓜葛的时候采取的事不关己,危机公关。

据说,在西安中级法院开庭审理药家鑫一案时,现场500名旁听人员,每人都收到一份“旁听人员旁听案件反馈意见表”,问卷上除了庭审的合议庭成员名单,还有两个问题:您认为对药家鑫应处以何种刑罚?您对旁听案件庭审情况的具体做法和建议?

受害者的辩护律师张显提出,有500人参加旁听,但其中400人都是大学生这一特定的群体,而受害者是农民,农民群体参加旁听的人很少,村民和受害者亲属才区区25人。此外,在400名大学生中,参与问卷调查的有药家鑫所在西安音乐学院的学生,该校学生的人数比其他学校的学生还多,这难道不会使调查结果严重偏护故意杀人犯药家鑫吗?

 

这些受到高等教育的骄子的行为越来越疯狂,中国的教育制度不仅培养了疯狂的学生,而且培养了疯狂的教授。

44日,北师大教授董藩发微博称,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他说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堪称疯狂的教授。董藩的“四千万”理论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此言一出,立刻在微博上引起巨大争议。

 

教授被改称为“叫兽”,校园里飞车党盛行,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禁止学生在校园内骑车,“为什么禁令只规定我们不准骑自行车,却没有禁止老师开车,难道自行车比轿车更危险?”中国的大学正在朝什么方向走?难道真的被尘世玷污了吗?

 

国际派的学者对中国的大学教育制度,无一不表现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并倡导把独立性与思辨权利归还给大学。郎咸平在《财经郎眼》中表示,连学位都没有资格颁发的,就不配被称作大学,而仅仅适合称为教育部的教学网点。呼吁中国的大学与教育部脱钩,恢复大学的独立性,甚至用祈盼的论调来对待海外大学对中国本土大学进行拯救。

 

当中国的教育体制败落,当官本位与经费卡住高校的脖子,当教育的学术独立性被阉割,当政治凌驾于学术之上,当言论被宣传口径标准化了之后,人性被泯灭,人总是会面对来自本性的呼声,那种呼声在颠覆腐朽的教育体制之余,也对传统文化造成巨大伤害。

当人们对教育体制失望,就会出现信仰危机,推崇外族的就不仅仅是经济,更多的就是文化、教育,对他们入侵的历史顶礼膜拜了。国外的教育机构与国内的大学联合办学,共同颁发学位证书,不仅让国外的教育体系低成本地占领中国市场,同时让中国的学子不出国门就接受国际化的教育。

教育状况的可悲,让我们不能不为经济之外的一些东西而担忧,比如民族向心力,比如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尊重,比如决策的价值判断力。

大学教育是延续传统还是拥抱世界,是保持独立性还是传承民族性?

——这就涉及教育的本质问题,这是一个很微妙的问题。

 

学习,即使到了大学甚至研究生阶段,都少不了背诵与强制性的记忆,造句与写作。

高分低能其实是教育的失败,是学习的悲哀。

机械性的学习只会让自己变得更麻木,成为知识的仓库,甚至是知识的垃圾桶,但那绝不是学习的本质。所以学习必须要跟实践结合,进行场景化的设置,最终是理解性的记忆,利用间接经验得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所有的教育都既不是为了理论与知识,也不是为了证书与文凭,而是发现问题与应对问题的工具、思维方式以及在特定状态下的解决方法。

不同学科需要不同的能力。不管是动手还是动脑,不管是死记硬背还是举一反三,都是需要应时而化的。比如语言类学习的生活化、场景化、辩论之类表达的精准、历史类的学习、讨论与观点的交锋,数学的空间感、想象力与逻辑能力,艺术类学习的表演、表现力与角色感,都是在从不同角度对自身进行完善。

 

当所学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相关,就会变得有意义,能将别人所积累的间接经验吸收过来,并为自己所用,让自己的价值得到提升,创造生活的意义,那才是学习的本质。

学校必须是实验场,有案例分析与讨论争辩,有模拟游戏与角色扮演,有虚拟项目与团队磨合,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事业的提前演练。

 

但实用性绝对不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传播思想,培训推动就业,在此基础上,才牵涉到研究与出版,交流与荣誉的级别。

教育所做的,是间接经验的转移与植入,教育更多的是思想上的传承,文化传统的延续,更多的是虚的理念;而培训则更多的是动手能力与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是与实践集合的演练。

因此药家鑫案以及上海的留学生刺母的悲剧,并不在于教育本身,而是在于动荡与被物质刺激浸泡到腐烂的社会无可避免地进入到学校中所导致的必然结果,而董教授的四千万理论更是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教学的缩影,不是说错了,而是说可悲。

教育已经退化到求职就业的手段与工具,而不是思想的传承与传统的维系。教育原本应该是从现在的视角,连接过去与未来的丝线。

 

过去,现在、未来,哪一个更让你不堪重负?

过去历历在目,难以舍弃,是资源也是包袱;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不切实际的期待;现实迟迟不决,时光从手中、从眼前、从心里划过,不留下一丝痕迹;

但是,我们往往由于内心想着过去与未来,也就不去争取任何可以抓住的机会。我们想抓住并留住的东西太多,过于奢望无法实现的东西,放纵现实,挥霍时光,还有那些幻想。

 

切断思念,让它自由而无牵挂地飞翔,回归一种质朴无华的生活,不放纵,不幻想,不奢望。珍视现在,承担你应尽的一份责任。

放弃的同时也是一种选取。

那些你不该牵挂的,都不属于你,难以释怀的过去注定会束缚你的现在。

没有自由,如何重新获得自由?那就要把过去的阴影,未来的奢望,统统打消。留下的只有现在,让你的生活简单清澈。

没有灰尘,让所有的浑浊都沉淀到底。

 

但教育更多的是传承,教育是寂静之后的反思,反思过程中的成熟,成熟中理性的魅力。

成熟与理性的核心就是:抓住现在,放开历史,不要未来,让自己在理清后,单纯而执着,为了现状而千方百计让自己快乐。

 

对传统的尊重,对祖先的崇敬,不仅仅是一天的事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让自己心生危急。这个才是教育的本质与核心。

传统就是礼,对前辈的尊重就是礼。礼就是理性,就是成熟与老成持重。

假如教育一定要通过国际体制与内容才能拯救,就是传统的沦丧,才是教育最大的悲哀!

 

贾春宝

2011年4月16日星期六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京报网专栏http://blog.bjnews.com.cn/space.php

中国EMBA专栏http://www.chinaemba.com.cn/home/space.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