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再度上调准备金率 “提存”或成主打政策


 

2011041804200089562.jpg

  央行17日决定,从2011年4月21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0.5%,再创历史新高点。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也将高达17%。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博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存款准备金率没有绝对的上限。他的话音刚落,存款准备金率就应声而调。业内人士表示,当加息到一定程度之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或将成为主打政策。

  冻资3700亿

  这是中国央行自2010年以来第1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也是2011年第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上一次调整时间是在3月25日。

  按3月末中国人民币存款余额75.28万亿元计算,本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将直接冻结资金3764亿元。

  今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连续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如此频繁的调升节奏历史罕见。

  货币政策仍将从紧

  业内人士表示,通胀形势严峻以及短期流动性释放压力,都预示着央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仍将持续。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指出,中国的货币政策要适当收紧,这个趋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周小川同时强调,中国收紧的利率政策面临挑战。国际上流动性非常充裕,如果收紧的利率政策用得太多或者太猛,可能会导致较多的热钱、资本流入。经济总量较大的中国,可以经受得住一些热钱的冲击。但如果流入的热钱积累到一定程度,副作用也会比较大。

  仍有可能加息

  央行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意在逐渐消除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统计局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3月份CPI同比涨幅达到5.4%,创出32个月来新高,凸显当前中国通胀压力仍在不断凝聚。

  专家认为,预计控制通胀仍是下一阶段的首要政策目标。数量型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率)仍将是控制流动性的主力。同时,预计二季度央行再次提高基准利率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因为基准利率的进一步提高将有利于控制3月CPI创新高对通胀预期的影响。(编辑 谢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