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痴情于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的人


一个痴情于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的人
——记三晋环保行副团长、省环境监察总队政委兼副总队长许荣民
 
说起我省的环境保护工作,很多人都知道省人大每年组织的“三晋环保行”记者采访团这支特殊的队伍,而说起“三晋环保行”,不管是团队中的记者朋友,还是所到地市、企业的领导、负责人,都对一个总是冲在前面的人印象颇深,他就是省环境监察总队政委兼副总队长许荣民,连续8年受省环保厅指派参加环保行,为记者团做环保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服务,当了6年的记者团副团长,配合记者团走遍了全省100多个市、县,对近千家企业进行了采访检查报道,发现并纠正了几百个环境违法问题。之所以印象深刻,不仅仅因为他的专业、职务,更因为他的耐心、执着,以及为保护环境而不放弃任何宣传教育机会的坚持。他不分管宣传教育工作,但是,他认为,每一次执法活动都是进行环保法律法规宣教的极好机会,每一个环保执法人员就是一个宣传员。
一、爱岗敬业,立足本职,执法普法做宣传
     “三晋环保行”是省人大常委会实施法律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山西人民心目中环保舆论监督的“品牌。在环保行的队伍中,许荣民是以“专家”身份出现的,但他却俨然一副“记者”的派头,脖子里永远都挂着一个照相机。看到落后设备、落后工艺,看到黑烟弥漫、污水肆流的污染现场,他要记录下来;看到先进工艺、新式设备,看到蓝天碧水的治理成果,他也要记录下来……在环保战线上已经工作了20多年,从一线检查到基层管理,再到现在的环保执法,从过去的胶卷机到现在的数码机,他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我省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用环境保护成就激励大家,用环境污染实例警示大家。
    不论是环保行还是在日常的执法检查中,总有企业还和执法人员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执法人员一来,各种设施都运转正常,执法人员一走,设施也停了,偷排漏排也出现了。面对这些现象,他也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要想让全省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环境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首先要让大家从思想上意识到:保护环境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子孙后代。所以,他要抓住一切可以宣传的机会,而那些见证环境变化的照片就是他宣传的动力、宣传的资料。
在环保行记者团采访活动中,许荣民有多重身份,他是团长的参谋和助手,是记者们的采访报道的顾问,他是环保厅的执法者,更是环境保护的宣传员。他为以前采访发现的环境问题得到整改、环境面貌得到改善而高兴,发自内心的赞扬,像在说自己家的事,眉飞色舞,像个“主人”;采访现场发现违法问题时,他非常气愤,严厉批评,不讲情面,像个“包公”;帮助企业查找问题的原因时,他爬高摸低,一身尘土,两手油黑,像个“工程师”;对当事人宣传环保知识时,他循循善诱,耐心细致,苦口婆心,像个“老师”;指导企业工人正确操作时,他讲解原理,告知程序,亲自动手示范,又像个“师傅”。他强调,一个环保工作者、执法人员就是一部宣传车,跑到哪儿响到哪儿,就是一个宣传员,走到哪儿宣传到哪儿。奔波劳累和不厌其烦的宣教他病倒了,嗓子疼的说不出话来,还坚持要下现场,实在不行就在汽车上给记者们介绍环保知识,接受采访。
20101021日下午5时,经过一整天紧张忙碌的采访,记者团的同志们已经疲惫不堪,正当大家决定收工、回宾馆休息时,路边一股黑黄色的浓烟引起了大家的警觉。 团队中年龄最长的他,径直第一个下到沟底冲进冒浓烟的现场,一脸的倦容荡然无存。他用随身携带的PH试纸仔细检查发现,这家小型砖厂的脱硫除尘器不起任何作用,不符合环保要求。闻讯而来的砖厂老板面对眉头紧锁的他一系列的质问满脸茫然,竟然不知道脱硫除尘器如何脱硫。他顾不得质问其为什么不了解这些专业知识,仍然耐心的指导着,详细介绍了脱硫除尘设施的原理及操作方法,并把随身携带的PH试纸全送给了他。回去的路上,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告诉记者们,因为在现场很多次执法检查中,他遭遇了太多这样的“不知道”、“不懂”,有的是为逃避执法检查装出来的,也有的是确实不懂,只是为了能生产,虽然安装了环保设备,但根本不知道怎么用,不会用,发挥不了作用。他认真的说,这些人不管是真不懂还是装不懂,作为环保执法人员,不仅能发现问题,还要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告诉执法相对人错在哪儿?为什么错?如何改正。我们教会一个不会的人,社会上就多了一个会的人。只有这样点点滴滴的积累,才能提升大众的环保意识和技术水平,才能使我们的企业少排污,我们的环境少受到污染。”
许荣民在执法实践中发现,有许多环境违法问题的发生并不是企业有意而为,而是他们不懂政策、法规,不会管理,不会操作造成的。除了企业有责任外,环境管理人员也必须承担责任。他认为,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就要宣传,只有宣传到位,管理才会顺利,环境违法问题就会越来越少,环境质量就会不断改善。为此,常年来坚持在执法工作中把宣传教育与监督管理结合起来,先宣传教育,再处罚惩治。对未办理环保手续,进行建设和生产的单位,他宣传《环评法》、“三同时”制度,介绍相关产业政策,告知违法行为的危害和应该受到的法律制裁;对环保设施不运行或运行不正常,造成超标排放的,他介绍设施设计运行原理,分析超标的原因,告知操作技术要点,说明超标排污的危害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之以技、施之以法,面对面交流,手把手传授,促进了企业和当事人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法制观念的增强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他总是说,我们不要放过任何机会,每一次执法就是一次有针对性的宣教,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面向社会,演讲培训,宣传普及环境保护知识
    凭借自己的好学、对业务的熟练,许荣民对环保事业的执着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他是环保部环境监察局的培训师,每年都定期给全省环境执法人员、企业环保工作负责人做业务培训,也曾多次受邀去外省讲课;他受聘于党校,为厅级、市县级领导讲环保课;他是晋青环保社等大专院校学生环保社团、中小学校兴趣小组的辅导老师,为他们义务传授环保常识;他还面向社区宣传绿色生活的理念,曾多次受邀在省城多个社区为居民讲述如何将低碳环保的理念践行到日常生活中……几年来,他做了100多场宣教演讲培训,在电台的节目里,在电视的报道中,有数万听众受到教育,他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入浅出、诙谐幽默的讲课方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在党校与领导干部们交流,他重点讲为什么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如何在工作决策中贯彻执行?希望他们认真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做到又好又快发展,要求他们关心支持环保工作。
在企业给管理人员讲课,他强调企业在为社会提供产品的同时,也是环境污染的主要贡献者,必须承担治理污染,改善环境的社会责任,告诉他们如何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自觉接受环境管理部门和社会的监督,实施清洁生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校辅导,他用生动的事例和惊人的数据告诉孩子们我国资源有限,环境形势严峻,以唤醒他们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指导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立足校区、从我做起、强化意识,走出校园、扩大影响、服务社会,积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为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做贡献。
在社区给居民辅导,他介绍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意义,低碳生活等知识,倡导市民努力做到绿色生活、绿色出行,节约每一吨水、每一度电,自觉参加社会环保活动,创建绿色社区和绿色家庭,做环保公民。
在给环保人员培训,他介绍国际国内环保形势和我国、我省环保工作成就,增强环保执法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讲法律法规知识,传授现场执法经验和艺术,促进大家不断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争当环保卫士。
   
许荣民热心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把听众的掌声当成给自己的回报,凡是在给学生、社区讲课时,他从不要报酬,而且还经常主动要求为其授课辅导,出钱支持他们的活动。他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社区是我们的基础,能在他们中间宣传环保,能为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能得到他们的信任和配合是最幸福的。20105月,受邀参加中华环保基金会山西办事处、山西科技馆联合举办的星期日科普讲座时,他当即把500元讲课费捐给中华环保基金会山西办事处,支持环保宣传教育事业。 
三、追求实效,利用新式武器建立自己的宣传阵地长期宣传
许荣民同志在多年的宣教中感觉到,在工作中宣传、在培训中宣传往往受时间和时空限制,总会有影响不到的地方。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必须形成全方位,全天候的立体网络。他看到现代传媒传播快,受众广泛,为了广泛宣传,他努力学习电脑知识,在网易、新浪网建立了名为“三晋绿盾”的博客,建立了“环境保护爱好者天地”圈子,在《价值中国网》有自己的主页,经常通过空间、微博宣传环保政策、法规,解读环保事件,传授环境保护知识,回答网友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浏览点击量已达10万多人(次)。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利用这些新式武器,建立自己的宣传阵地,让人们学习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参与环保实践。在他的空间、博客、微博上不时可以看到他的“粉丝”给他的留言。
     出于对环境保护事业的热爱,对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的痴情,他想尽了办法。环保知识专业性强,为让大家提高参与意识,为让自己的宣传通俗易懂,深入人心,他还将环保术语制成谜语,每每出去检查,茶余饭后,他都会不失时机地用谜语来引导人们,让大家轻轻松松学习,在潜移默化中灌输,在娱乐中学习掌握环保知识。
   
多年来,许荣民做了一位环境保护工作者应做的事情,为自己能为宣传教育培训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而感到欣慰。但是,依旧对自己只能借工作之便和业余时间进行宣传很不满足。他说,等再过几年退到二线或退休以后,他要开着环保车,周游全国宣传环保,普及环保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