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人祸带来的新课题


     

天灾人祸带来的新课题

    当下,日本三合一的复合型灾害和西方联军轰炸利比亚,粗暴干涉一个主权国家内政,已经成为影响2011年全球能源供应稳定和汽车工业维持正常运转的两件大事。前者的影响显而易见。100美元/桶以上的国际油价,已令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打开,使最近状态不佳的汽车市场雪上加霜。至于因灾害而造成日本汽车供应链受损,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从大西洋两岸到太平洋的此岸,无不受到汽车市场断货的威胁。

    因工厂受损、核辐射、电力供应不足,及物流秩序紊乱,而造成工厂停产、原材料短缺,和产成品运输困难等综合影响,已经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汽车工业造成了损失。仅因一个看似简单的油漆也足以造成生产线停顿。如美国克莱斯勒汽车有10种颜色的油漆来自日本、福特汽车有3种油漆为日本供应。另外,通用汽车的雪佛兰和GM系在科罗拉多和路易斯安那的工厂则是受到了来自日本的一些未被披露的零部件短缺而停产。至于欧洲汽车企业更有欧洲福特、沃尔沃、标致雪铁龙、欧宝、大众等与日本汽车零部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上下游关系而受到影响。以当代汽车中不可或缺的ECU微处理机为例,全球约有20%的汽车厂家依赖日本“瑞萨电子”供货,而恰恰是这家企业遭到了地震的破坏。在日本东北部有500多家零部件企业在此次复合型灾害中受损。

    日本灾害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影响已经逐渐显露,估计在4月份会有所加剧。2010年我国汽车零部件的进口金额为237亿美元(含车用发动机),其中来自日本的为110亿美元,占了46.4%。估计在近期对汽车厂的生产影响可能不仅仅体现在日系车中,而且会涉及到其它品牌的汽车。

    2010年海关列表的乘用车进口零部件中,电控燃油喷射装置为10万套、变速器400万套、轮胎540万条、车用中央门锁630万套、其它车用锁810万套、发动机增压器10万个、电器照明装置1980万个、喇叭蜂鸣器840万个、雨刮器等270万个、玻璃升降器56万套、电动天窗48万套、车门58万套及大量按重量计的车身件、散热器100万个、机油冷却器130万个等。另外还有许多按重量计的零部件,如安全带、消声器、减振器、后视镜等等。分析以上数据,实际上如发动机电喷装置进口倒是不多,仅10万套,这说明国内地产品的替代率非常高。至于其它一般零部件如果发生属于来自日本的断供,对于国内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应该是一个可以实现替代进口的机遇。

    但由于汽车零部件数量庞大、车型繁多,而且人为因素举足轻重,因此这条供应链盘根错节,外人难以弄清。在这种情况之下,政府有关部门及相关行业协会应该有所作为,一方面为短缺产品搭建沟通汽车厂家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平台,以尽快建立新的供应链;另一方面有关部门也应对近期市场供应等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做一个预判,从而指导包括消费者在内的整个汽车工业产业链正确应对,防止产生偏差和恐慌心理。其中,还应特别防止汽车厂为了生产新车而减少维修站的配件供应、经销商投机炒作,从而使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倾向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