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打造中国的“另类金融中心”?
区域金融中心是指在特定区域中金融资本、金融机构和金融信息的集聚地;交易成本低、交易效率高、交易量大,是区域金融中心的主要特征和形成原因。国内外众多地区经济发展经验表明,区域金融中心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地区经济的发展也总是与区域金融中心的成长相生相伴。30年前以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对外开放,10年前以浦东开发为标志的“长三角”经济繁荣,到目前“京津唐”地区的经济起飞,无一例外地都留下了区域金融中心的身影。西部两江新区的设立,重庆建设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也受到各方关注?
有专家撰文指出,当代行为金融学主要创始人罗伯特·希勒教授的《金融新秩序》一书,详细论述了利用信息技术和金融理论的发展进步来化解金融风险的主张。虽然他着重在讲科技进步为金融带来了哪些好处,但同时不难看出,我们所理解的“金融中心”作为一种地域性的存在,科技进步也在逐渐削弱它的价值。一个很容易捕捉到的简单实例就是:在基于互联网的股票交易软件诞生并得到广泛应用后,原来的股票交易大厅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再逐渐销声匿迹。但是交易大厅的消亡并没有阻碍股票交易的旺盛增长。德意志交易所与纽约-泛欧交易所刚刚宣布合并的消息即是例证。
瞬雨先生说,除了一般的信息技术手段以外,互联网也在削弱实体地域性金融中心的价值。互联网不仅是一种传递、交流的手段和沟通的途径,更重要的是互联网上可以建成功能完备的金融平台。信息科技的发展不仅大大降低了在不同地方的金融市场进行价格发现的难度,也使不同区域的金融市场融和在了一起。除了纽约、上海这样超大规模的国际金融中心以外,基于互联网的虚拟金融架构在未来甚至完全可能部分替代传统金融机构的职能。
笔者认为,前几年各地热衷建金融中心,因为金融中心可以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源,解决城市建设、产业发展问题,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各地房地产开发热掩过建设金融中心的声浪,特别是货币政策收紧,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的严控风险,有地方政府挖掘“新概念”,争取国家更多政策性的融资,看来决策层一注意这个问题,“社会融资总量”作为宏观调控的参照系。很多地方提出建设金融中心大都是技术层面的应景之作。重庆打造中国的“另类金融中心”实际上是金融资源要素配置中心,笔者建议一直未变,即应打造产业金融中心。
重庆打造中国的“另类金融中心”?
评论
1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