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蕊:老师你好!听人说,女孩子上高中后,就不如男生学习好了。我在小学、初中学习还可以,上高中后还真有些问题了。难道女生真的就不如男生学习好吗?
杨永龙:不能这么说。许多科学研究表明,男女两性的大脑没有什么特别的差别。大脑是人学习的“司令部”,既然“司令部”没什么差别,男女生控制学习的能力也就没什么明显的不同了。我这么说不是否认学习存在差异,我的意思是这种差异不是因性别不同而造成的。
小蕊:可现实生活中就是有的同学聪明,有的同学笨呀!
杨永龙:你说的是事实。曾有人用智力测验的方法,对比测查了1100名日本人和2200名欧美人。结果表明,日本人的平均智商是111,而美国人和欧洲人平均智商是100;其中3/4的日本人智商超过130,而欧美人只有20%达到这个水平。从这一调查可以看出,日本人的平均智商大大高于欧美人。这表明,人类确实存在聪明差异的问题。
小蕊:那是因为什么原因使人的聪明出现差异呢?
杨永龙:首先,是遗传特质不同。遗传特质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如机体构造、感觉器官与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征等等。中国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假如撇开这段话的消极方面,其中也有些道理。龙生下来的是龙而不是蛇,凤生下来的是凤凰而不是雄鹰,这就是遗传特质在起作用,在人的能力发展上,遗传也起一定作用。当然我们不能接受这段话的又一个意思:“遗传决定一切”。
小蕊:这个道理老师也讲过,你一说我就想起来了。既然遗传不决定一切,那么影响人的聪明的因素还有什么呢?
杨永龙:第一个是环境因素。由于家庭认识和社会环境不同,决定着孩子能否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及有无丰富的智力活动刺激。心理学家平特纳(R.Pintnes)研究认为,“初生到五岁是智力发展的最快时期”,也是教育的最佳期。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指出:“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五岁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80%。”这些都说明五岁前是儿童接受教育的最佳期。比如,有的家庭非常重视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生到2岁是感知和动作发展的最佳时期,这时可以给孩子多听、多看、训练动作。2—4岁是发展语言的最佳期,可教孩子讲话、发音、学儿歌、讲故事、学说外语(口语)等。3岁是学音乐的最佳期,可学唱歌、弹琴。4岁是图形辨认最佳期,可教孩子绘画,认简单的字形。5岁是数字运算最佳期,可教孩子掌握数的概念和简单的加减运算,还可以用游戏方式学习珠算,使迅速掌握数的运算。由于孩子在这些特定的发展区间内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所以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就比较轻松;再比如城市的孩子小的时候见得多,那么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之中就容易联想而走“捷径”。
第二个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从智力测验来看有些同学的智力水平和其他的同学并没有大的区别,但是这些同学却一直是尖子生,这是为什么呢?一句话就是他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由此可见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是学习成败的关键。
第三个是科学的学习方法。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使我们更好的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华的发挥。”由此可见,“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这就足以证明,在学习把握科学的方法是何等的重要。所以我们在学习中一定不要忘记:亲近老师,请教同学;做完题或考完试后,对所做的题再做一遍;每天睡觉前,躺在床上回忆一天所学知识,或记忆有关概念,定理等;在保证优秀学科成绩的同时,加强薄弱学科的学习;……。总的来说,科学的学习方法可用如下此歌谣来概括:课前要预习,听课易人脑。温故才知新,歧义见分晓。自学新内容,要把重点找。问题列出来,听课有目标。听课要专心,努力排干扰。扼要做笔记,动脑多思考。课后须复习,回忆第一条。看书要深思,消化细咀嚼。重视做作业,切勿照搬抄。编织知识网,简洁又明了。
……
小蕊:确实是这样,没有我从小学到中学所受的教育,我决不会这懂得这么多的。
杨永龙:你懂得的知识有老师的教育因素,但也有你自己的努力,这是促使你比较聪明的又一个因素。
小蕊:我觉得我还应该更聪明些。
杨永龙:这就要靠你继续发挥自己的潜力,勤奋学习。要知道,个人做出的努力不同,其智能开发的水平也不同,有人说“实践活动是智能开发的根本条件”。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占主导地位的实践活动各不相同,从游戏到学习到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等等。人们正是在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中,学到了真知,开发了智力,形成了能力,由无知无能到有知有能。那么,自小刻苦勤奋,喜欢动脑,碰到困难不退缩,就可能使自己的智慧潜能开掘得多一些。
小蕊:从你的谈话中,我知道了影响人的聪明的因素不只一个,我不会再认为自己因性别、遗传的原因肯定不如男生了。我要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用勤来促进聪明。
杨永龙:祝你成为一个聪明可爱的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