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讲,对装修材料知之甚少的业主,要想在短时间内迅速自学成才,成为建材行家不太现实。最实际有效的做法是听取专家意见、了解品牌、比较价格,在正式下手买材料前做足准备工作。
由于市场上装修材料非常复杂,同一种产品就可能有几百甚至几千个牌子,价格也是高低不等。有的业主看花了眼,最后把心一横,就单挑那些贵的买了。
不是说贵的材料都一定不值那个钱,而是要考虑是否和自己的装修规模、档次、风格相匹配。对于大部分材料而言,只要是正规厂家生产的,其质量一般都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导致价格差异的原因很多是名牌的因素以及商场的规模和档次等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不仅仅表现在装饰材料行业,其它如服装行业等,更是大量存在类似的问题。比如,两件质地、款式几乎完全一样的衬衣,因为产地、品牌、经销场地等的区别,最后导致这两件衬衣的价格差别悬殊。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其实,聪明的业主都会理性地消费的,有时,这样的业主甚至不一定是经济拮据的主。比如,我曾经的一个很有点经济基础的客户,在买材料时,进了商场就直奔特价和促销的摊位去,她说,如果是同一品牌的产品的话,促销的一般质量也没什么问题,至多可能在颜色或款式上有些落后而已。
是的,我也这么认为。在价格与质量的问题上,我也比较赞同去买那些促销产品。比如,曾帮一位客户推荐过一款促销的地砖产品,价格是原来的三分之一。一开始,这个业主害怕这个价位的地砖,铺到家里,可别一铺上就彻底过时了,所以还心存疑虑。我和他说,用一小部分当今款式最时尚的新产品,配合特价款使用,不会让整个地面呈现过时与落伍的痕迹。结果,最后搭配出来的地面,既有时尚的意味,又获得了最低廉的造价。这个业主后来一个劲地说:买的地砖不是贵的,却绝对是对的。
再看一个反面例子。
小刘装修新家时,一味听信了某瓷砖经销商的宣传,用极高的价格买回了地砖。因为是自己去的,他很确信价格“单纯”,所以很自得于自己的功劳。可等地砖铺完后,看周围邻居同样面积的房子,铺地砖一项的费用仅仅是自己的一半,然而花色与品牌知名度还不比自己的差时,小刘感觉上当了。多花了万把块钱是一回事,重要的是打消了小刘购买装修材料的积极性,还因此感觉很窝囊。
所以,在选购材料时,业主一定要瞪大眼睛,不要只选贵的,最主要的是买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