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四的感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论语》里的一句话。那是2500多年的一天,应该是春暖花开的时候,孔夫子带着几名学生郊游,望着奔腾不息的河水,想着自己种种美好的理想不能实现,情不自禁地向学生发出这样的感慨。大道如水,逝者如斯,不舍昼夜,而人心,却是如此的玩固难化!

      每次读到这句话,感受着夫子当年的感受,唏嘘不已!

      今年是我的本命年。再过两个月,我将迎来三十六周岁的生日。从虚岁说,我已经三十七了。

    不知不觉间,我发现自己竟已经逼近四十岁了。这是我似乎很不愿意却又不得不去面对的一个事实。这个事实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什么叫岁月催人老!什么叫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孔夫子说:“三十而立。”惭愧地讲,三十岁的时候,我并没有立起来,一无所有,一无是处。所幸的是,三十岁的时候,我开始了人生的新旅程:开始传统文化的学习,开始诵读《大学》《中庸》……,那是很偶然的一天,遇到一位很有德行的老师的,我才恍然明白:作为堂堂武汉大学新闻系的毕业生,拿的是文学士,居然从来没有读过四书五经!居然不知道这些经典里说什么!以前曾以为这些经典都是故纸堆,离现代社会很遥远,不实用,这是自大;也曾经觉得这些经典太高深,怕自己读不懂,这是自卑。当时听了老师的启发,真的好惭愧,简直无地自容!从那时起,我开始下功夫补习传统文化的功课,四书,道德经,金刚经,无量寿经……这些经典,让我逐步地明白了人生的方向,明白了生命的一些真谛,明白了宇宙世界的一些真相。

    孔夫子还说,“四十不惑。”孟夫子说:“我四十不动心”。他们说的是一个意思:当一个人真正彻悟到宇宙的真相与人生的真谛,并具足修养的功夫,自然就可以做到坦率安详地面对人生,可以不为一切纷繁复杂的人事物所惑,可以在一切外在的诱惑与干扰面前不动心,始终保持淡然从容的心态,而又能积极达观地入世,为所当为,止于当止。这样的人生境界,我大概是看到了。每次阅读经典,我似乎能分明地感受到,孔老夫子、孟老夫子当年,一举一动,皆是卓然立于天地之间,一言一行,皆是浑然融于万物之中;俯仰之间,如天地之开阖;动静之余,莫不从容中道。

    从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不动心,中间的十年,有一个生理与心理的发展周期。人的生理周期差不多五年一个大变化。一个正常的人,在三十多岁的时候,难免血气方刚,生机勃发,容易冲动。过了三十五岁,心性自然就平和了很多,冲动也会少了很多。到了四十岁,随着身体官能进一步平和下来,人生该经历的事情差不多大致都经历了一遍,在一次次的历事炼心之后,自然就容易淡定从容了。

    道理虽如此,可是,不惑,不动心,境界是有高低的。有几个人真正能做到不动心呢?实在讲,我没有见到。现在的自己,身上的毛病到底有多少,我大概还是知道的。而四十岁的我,将是何等样子呢?我能把幸福的人生演出来吗?我能把夫子的形象演出来吗?我经常这样问自己。我不知道,但我期待着一个更加逼近真实的自己。我期待着一个清净祥和的世界。阿弥陀佛……(幸福管理学院 胡大诚记于烟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