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劳死”应激起SNS业者使命感


  Facebook身价在暴涨,很多羡慕,很多嫉妒。有说facebook的成功在于它是一个跨国界且无限自由的交互空间,有说它其实是在利用某些噱头在维系关注度。比如他的市值不断飙升,比如不少政要在上面察民情、谈施政。可不管怎么说,它足够大,所以能聚集足够多的影响力,这就是它的核心价值。但这不同于国内的微博,它能激起良知和正义,释放公民媒体的影响力,引起人们对种种社会现象的关注。

  像国内很多社交产品,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会受制于生命周期,和用户的依恋度的变化,甚至有脱节的危险。这一方面是用户的创造力受拘束,这可能是因为法规政策,也可能是网站平台架构本身因素所造成的。另一方面是还未摆脱抄来主义的阴影,目前国内的SNS行业在模式和产品结构体系上,基本还是停滞在前一两年的框框里,用户有了创新力却突不出来,这就导致走不出而被困住。

  其实,SNS产品本身与社会现状的结合就是一条很好的路子,它能对用户起到的影响作用,可能远远大于facebook这些巨头。国内用户特性不同于国外,我们作为SNS主力用户的年轻一代,都市的生活压力人人皆有。前几天发改委刚刚很抱歉的布告“油价要涨了”,没过几天国家统计局又很遗憾的通知CPI(消费者物价指数)跑过了5.38%。有网友甚至在微博感叹“整天忙忙碌碌,太对不起自己的青春”,细想所言何尝不是如此。

  所以,当我们回到社交网络本身的时候,往往会发现很多娱乐东西,会演变成对社会现象的无奈调侃。不管是”偷菜“,还是”抢车位“,网民在里面瞬间进入了一个陌生的角色转换的空间,或者他们正是在寻找缓解寂寞,寻找不满的宣泄方式。这是一种受环境影响后,自然而发的心理需求,这种虚拟角色转换的方式或者在某种意义上正是迎合了竞争压力中的都市一族,让他们能从中获得解压和收获乐趣。

  联想到最近热议的白领“过劳死”的问题,外表光鲜身处名企的他\她们,或者没人能想到那会演变成一个高压下的悲剧。究竟是什么谋杀了他们的生命?笔者认为企业对员工身心健康关怀不够,和生活压力迫使精力透支得不到缓解是主因。记得此前“偷菜”游戏风靡的时候,有企业主未经查究竟对开心网、QQ空间这些SNS网站进行封杀,他们以为社交影响了工作效率,影响了内部管理。完全不理会社交网站对员工身心调整所起到的正面作用,一味追求自身商业利益,完全不管人家死活。现在看来,那是多么贸然的行为。

  回过头看国内SNS模式特性,进入社交二代之前,我们只顾着提供“偷菜”、”抢车位“、”卖身“而忽略了很多人性与现实的东西,比如之前他们很少深入研究网络社交,与现实社会的关系,还没触及成为疏通管道的作用。但现实是,社会的压力比SNS产品自身升级换代还要来得快,如何实现接洽同步,这个紧迫的需要正催促着业者作出更多的智慧创造。

  而笔者更为关注的是,面对一桩桩本可以避免的悲剧,作为聚集大量都市群用户的社交网站能做点什么。创造健康环境、创造健康方式给更多处于高压的都市人群疏解压力、平衡心态或许是当下最为紧迫的任务。要知道这不只是社会管理者的责任,也国内开心网、人人网这些业界大佬们应该勇于出手支援的。

  社交平台如果能真切的考虑社会现状的林林种种,结合现实的产品,完全可以提供更多现实与虚拟相融、让处于紧绷的都市人群得到舒缓的空间平台,一方面可以造福于广大白领及都市一族,避免更多隐性悲剧的发生。同时也能更加体现互联网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和用户大众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