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动没有大牌的行业


在我们找寻创业项目的时候,梳理过几十种行业,从这些行业中,我们几乎可以看到整个中国市场营销的发展轨迹,行业固然有不同,但行业的发展却几乎都会遵循同样的轨迹,也几乎昭示着同样的未来。

 

“先进”行业和“落后”行业的区别

 

用“先进”和“落后”来形容行业,可能会引起某些行业从业人员的不快,但从第三方角度来看,行业的确是存在着先进和落后之分的,而“落后”的行业往往蕴藏着机会和金矿。

 

中国各个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受改革开放时期的市场开放时间早晚有关,也和这个领域有没有外资进入有关。众所周知,家电业和快速消费品行业,是竞争最激烈也是最市场化的两大行业,它们的特点就是开放比较早,国内企业在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就卷入了与跨国巨头竞争的行列,虽说出身苦,但经过20多年的历练,存活至今的,也的确练就了一身本事,在与跨国巨头的国内市场竞争中也不见得落了下风。在快速消费品行业,娃哈哈的渠道优势远胜于两乐,即便是台湾地区的康师傅,事实上也是在大陆发展壮大的。家电行业,在上世纪几乎是日货一统天下,但随着海尔、美的、格力这些国内公司的成熟,日货的市场也节节败退,中国的家电公司更是开始了国际市场的营销之旅,不少已经能在海外立足,联想更是通过收购IBM PC成为了全球排名前列的电脑制造商。这一切都说明,与狼共舞,可能被狼吃掉,但也可能把狼消灭掉。

 

在近30年的市场化发展以及与外企的竞争中,成熟行业从内到外都完成了一次升华,他们在学习国外竞争者的过程中长大,又比国外竞争者更加灵活和快速。与这些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公司相比,在开放时间较晚,或者没有国外大鳄进入的行业,多年来,他们依旧沉湎于守旧的管理体系、行业内彼此心照不宣的高毛利以及不思进取,竞争的不充分也造成了行业的“落后”。

 

落后行业的第一个特点是制造业的工业化程度很低,大多还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二个特点是缺乏品牌意识以及品牌的集中程度很低。在家具行业,就罕有20亿以上的公司,对一个总量超过家电的行业而言,20亿实在不应该算得一个大数目,相较百亿、千亿级的家电大企业,家具业的品牌分散可见一斑。

 

落后行业的第三个特点是渠道的现代化程度不高。所谓的现代化,标志就是有没有具有集约采购力量的渠道商介入。在快速消费品和家电行业,集约采购力量体现地非常明显。沃尔玛、家乐福对制造商有着很强的议价能力,而国美、苏宁,实力更是超过绝大多数的家电制造商。渠道力量的凸显其实体现着买方市场的力量,谁更接近消费者,谁更代表着消费者,谁就有更强的渠道控制权和话语权。

 

缺乏集约贸易力量的约束与叫板,同时导致的也是全行业的营销水平落后,松散的渠道,进入成本低,往往会导致杂牌满天飞,或是同一个厂家同时操作很多个所谓的“品牌”,实质却还未真正对品牌进行投入,那些品牌,也仅仅是个产品名字而已。缺乏投入的品牌,所导致的结果是品牌空心化,全行业仅是在花样、款式上相互竞争甚至抄袭,而缺乏真正的积淀。但成熟行业早已过了那个时期,新品牌在成熟行业要想立足,门槛非常之高,高昂的营销推广成本、渠道成本都是进入的藩篱。

 

如何撬动没有大牌的行业?

 

没有大牌的行业对一个有着企图心的进入者来讲,肯定是一个机会。营销的世界里,不可能永远存在既得利益者躺着舒服赚钱的“净土”,资本的逐利性,一定会进入这些高利润而少竞争的行业,使之进入全面竞争的时代,而早期的“破坏者”,往往是最具有机会的。

 

破坏者来自于行业内还是行业外并无所谓,关键是,它们会用全新的思维来思考产品和行业的走向。即便是手机这样算是竞争白热化的行业,也正在被苹果改写。在智能手机领域,苹果用超前的设计和APP重新定义了行业,昔日的巨头诺基亚也在苹果巨大的成功面前被逼上绝境。iPad这类产品照理也应该是电脑制造商的强项,然而,它也属于苹果公司。

 

苹果用创新撬动了已有大牌的行业,对于缺乏大牌的行业而言,可能并不需要它那么大的手术。生产方式、管理方式、产品、渠道模式、营销方式上的变革,都是撬动落后行业的手法。

 

餐饮业曾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传统行业,小店、高毛利、夫妻档管理,曾是这个行业约定俗成的经营方式。但10多年前杭帮菜兴起的时候,一下子给这个古老的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杭帮菜最火的时候,仅在上海一地就有2000多家店;进入南京的时候,南京餐饮行业完全看不懂,它们之前没有见过一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餐厅。但杭帮菜和传统餐饮不同的是,它借鉴了洋餐馆的管理模式,在流程上细分了上千道工序,并且所有连锁餐厅都集中采购食材,大大降低了成本,也使得杭帮菜的价格能明显低于传统餐厅。时至今日,中国传统餐饮已经出现分化,优秀的商家已经脱离了传统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利用连锁化经营、精细化管理和构建品牌(而不是字号)的方式成为了现代企业,一些甚至已经上市。

 

瑞典的宜家家居,是世界上最大的家居产品生产和销售商,产品受到很多年轻消费者的追捧,但实际上,它的产品在设计上相当简单,并且用材也大多数是板材,谈不上多么优秀。它的成功,也来源于在做法上,已经全然不同于家具这个传统行业的手法。他们侧重于设计而非传统的注重生产,侧重于自己销售而不是传统的经销商模式,侧重于场景而不是传统的注重产品本身,正在依靠这些“不同”,它撬动了家具业这个缺乏大牌的行业,成为了这个行业的王者。

 

在落后行业向先进行业过渡的过程中,大多会遵循产品致胜到营销致胜、品牌致胜或渠道致胜再到战略致胜的进程,事实上,这也是一个企业成长壮大的必然轨迹。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一定程度上也是被逼的,在行业缺乏明显领导者的时候,竞争不激烈,企业可以活得很不错,但也同时会因此失去远大的志向。这是为什么有的行业的整合者来自外行业的原因。凡客通过互联网渠道进入服装行业,用极低的加价率几乎彻底颠覆行业,它的特点是不囿于行业固有规则,也不囿于行业固有渠道,从供应链以及商业模式上彻底对传统行业进行手术式颠覆。

 

但大多数落后行业的颠覆者依然会依照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一个新进入者来讲,全面否定并不可取,落后行业不代表所有都落后,也不代表着所有的行业规则都需要被改写。这里面起决定因素的应该是消费者需求,比如家具行业,过去一直固守着以客户下单定制的作业程序,并视之为行规,宜家在价值曲线上彻底进行了颠覆,强调立刻可以买走。但在上门安装这点上,宜家却并不提供太好的服务,而是强调消费者的DIY。在价值曲线上的有所取舍,正是颠覆行业的最强烈手段。

 

几乎所有行业的发展,都会朝着拥有2-3个行业绝对大牌以及一些零星的细分市场品牌的格局迈进,这个准则,也是我们分析市场属于“落后”行业的标准。除去苹果、宜家这种具有颠覆性的创新之外,更为现实的能力实际上是品牌营销和渠道营销的能力。娃哈哈瓶装水当年在众多杂牌瓶装水的市场上崛起,依靠的是全国全渠道覆盖的能力,海尔冰箱则依靠的是品牌营销、广告宣传的能力。当年他们做的也并非非常出色,但都要比竞争对手优秀许多。而当当年的这些落后行业变成先进行业的时候,早期的努力已使得他们稳稳坐上了行业领导者的地位,再要撼动就非常之难了。

 

 

 

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者,越早发现这些落后行业,就等于越接近营销的蓝海。这些市场的蓝海战略,也并非都要靠价值曲线的重新改写,近30年的市场经济发展之后,普遍缺乏品牌营销能力的落后行业依然是存在的,无论是从品牌还是从渠道上去整合,都存在绝好的机会。不要相信有特殊的行业,这个世界上除去垄断行业,都不特殊,我相信,很多营销者也和我们一样,正在进行着这样的努力,以重写落后行业的营销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