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交会释放冷信号


本届房交会各类房屋成交下降,今年以来严厉的宏观调控政策给楼市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楼市各方的博弈程度也前所未有——

房交会释放冷信号

  • 发布日期: 2011-04-26 00:00
  • 作者:本报记者 刘英潮

昨日,历时五天的春季房交会在全社会的关注中闭幕。今年以来严厉的宏观调控政策给楼市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楼市各方的博弈程度也前所未有,本次房交会传达出的重要信息将继续深入影响上半年楼市的走势。

市场观望气氛浓厚

本次春季房交会五天来共有超过14万群众参展,累计成交各类房屋1151套、93800平方米,无论是观展人数和成交量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去年的春季房交会期间,5天共有近18万群众参展,累计成交各类房屋1693套、138628平方米。

展会上除了限价房受到追捧表现分外抢眼外,众多参展新建商品房项目尽管宣传声势宏大,但是人们在展台前只是匆匆逗留,寥寥数语后便转身离开,甚至很少有市民愿意跟随热情的售楼员们乘看房车到楼盘现场考察。一些现场的售楼员私下坦言:持币待购的买房人让他们难以完成满意的“客户积累”计划。在二手房展区,据多家中介机构人士介绍,本次观展的购房者中以婚房、养老房、学区房等刚性需求为主,其中婚房占据了整体的50%以上,而改善性购房需求明显下滑。房地产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在政策调控初见成效、未来房价走势并不明朗的背景下,多数购房者持观望态度。

银行信贷支持力度减弱

本次房交会上金融机构受到宏观调控影响,不仅参展数量明显减少,而且信贷支持力度也明显减弱。记者调查了解到,受存款准备金率多次上调等因素影响,各家银行的信贷资金明显紧张,银行不像以往那样激烈地竞争房贷市场,而是分外“惜贷”。首先是纷纷延长了贷款审批放款时限,从以往1个月延长到1个半月甚至2个月。其次是首套房的按揭贷款纷纷取消了优惠利率,基本都是执行基准利率,只有个别银行对贷款人执行上浮10%的政策,并要求“只有办理了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信用卡等五种业务的客户才能获得基准利率”,这种“捆绑搭售”行为也是历届房交会期间罕见的。银行对二套房贷款利率上浮较多,同时对三套房“限贷”,这让不少咨询房贷业务的市民感到了压力。一位女士告诉记者,本来想购买一套位于远郊县的度假房产,但是咨询银行后得知自己属于“限贷”之列,只好放弃购房计划了。

在二手房展区内,许多买房人也和置业顾问咨询加息问题。置业顾问以一套总价80万元左右的二手房,按贷款50万元举例,按基准利率、等额本息方式、20年还清计算,最近四次加息之后,月还款额从3565元增加至3815元,每月多还款约250元。许多现场的购房者都纷纷表示感到购房压力明显增大。

理性购买酒店式公寓

本次房交会期间,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平均价格9537元/平方米,与上届交易会相比均价下降了8.1%。但记者在展会上了解,市区新建商品住宅降价并不明显,优惠幅度较大的楼盘基本在环城四区和远郊区县。市内六区成熟的配套以及环城四区的房价优势让不少购房者对于婚房区域的选择左右为难。

值得各方关注的是,本次展会中有不少酒店式公寓项目纷纷以“不受限购、限贷政策影响”为名推出了小户型投资性产品和婚房。但是记者调查发现,很多项目的产权只有40年,而且有的不配装燃气设施,买房人未来入住后会带来很多生活的不便。此外,多家银行也表示,属于商业地产性质的酒店式公寓只能获得5成贷款,而且利率也上浮10%,贷款时限最长只有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