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变身学生奶未必在于骗术高明


饮料变身学生奶未必在于骗术高明
 
齐鲁网独家报道了滨州市"问题牛奶"进校园成为学生奶的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今天中午,省质监局已经会同滨州市质监局对该企业进行了查处。这一查又查出大问题:这学生奶哪里是什么奶,其实就是一批乳饮料。(27日齐鲁网)
无证奶成了“放心奶”、“学生奶”,本来就够让人惊心的了,而随着媒体调查的深入和质监部门的介入,竟又发现这“学生奶”根本就不是奶,全都是乳饮料!按照执法人员的说法,宾莲乳业这是做虚假宣传,误导和欺骗消费者。
不是酸牛奶,却在产品包装、标志上突出大大的“酸牛奶”,而将“饮品”二字写得特别小,这本身难避混淆视听之嫌,明显有着欺骗的意图。不过,纵观当下不少乳饮品,大多都使用的这一“策略”,既能顺利通过“饮品”的监管关,又可以通过忽悠消费者来牟取利益。
毫无疑问,这样的“骗术”并不高明,消费者大多也只是将它们当成“饮品”来买,而不可能视其为牛奶的,只是,宾莲乳业的这种乳饮品,如何冲破层层防线,进入校园成为“学生奶”,不能不让人质疑其中存在猫腻,难道“放心奶”工程的把关者们,智商连普通消费者都不如,需要家长发现并揭发出问题来?
一种乳饮料能够蒙混过关,摇身一变成为学生奶,被送进小学校园,没有某种利益上的默契或者串通,从常识上都是说不通的。乳业全面整顿,重新审核后名单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其中并没有宾莲乳业,特别是监管部门责令其停业后,学校却依旧将其当成学生奶采购,则更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学生奶”原本是为了给处于成长发育期的中小学生补充营养的"放心奶",无良业主以假乱真赚昧心钱,本身就不地道;竟有人罔顾孩子健康和未来,伸出黑手染指其中,更让人无限愤慨,无以原谅。希望有关方面及时介入,查清饮料充当学生奶背后的真相,依法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