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前辈杨建军写的书评《平民视角下的历史》


平民视角下的历史
 
文/杨建军
 
数千年的中国历史,都是由史官来书写的。被列为“正史”的“二十四史”,就是不同时代史官们的代表作。史官都是有正式编制的官员,吃的是皇粮,当然是为皇帝效力的。他们写出来的历史,是官史,作用是“绍百王之正统”(明李善长《进元史表》)。所以,“正史”里的记载,不见得就是历史真相,有些是经过修饰的,有些是歪曲事实的,甚至还有些是捏造出来的。比如那些所谓的“盛世”,多数便是吹嘘出来的。中国数千年来的社会发展始终没能走出推倒重来的怪圈。每经历一次改朝换代的大乱之后,社会一旦安定,生产力自然会逐步得到恢复。终于有一天老百姓能填饱肚子了,史官就说这是“大治”的结果,其实啥都没治。正因为如此,梁启超曾把“正史”贬为“不过为一代之主作谱牒”;胡适则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尽管“二十四史”是清朝的乾隆皇帝钦定的,尽管《四库全书》中明文规定未经皇帝批准的史书不得列入正史,可当社会进入现代文明时代之后,被官史和史官垄断的历史书写权和解释权,正在成为一种公民权利。“让我们一起来书写历史”成为了一句时髦而响亮的口号。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平民视角下的历史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得到了广泛传播,形成了一股通俗历史热潮。
 
谢志东所著的《拨云见日:你所不知道的唐朝与唐人》,就是通俗历史热潮中的一本佳作。志东先生主攻唐代史,这本书是他近年来解说唐朝人和唐朝事的精选集。全书分为“眼界”、“新说”、“趣谈”、“拾遗”四大部分。“眼界”是对唐朝历史展开宏观评析,审视历史;“新说”是对唐朝人物和事件进行微观解读,发现历史;“趣谈”着力于将唐朝历史写得通俗有趣,悦读历史;“拾遗”则是对唐朝野史的关注,猎奇历史。这本书里的文章,都是以通俗笔法、从不同角度来评说唐朝历史,妙处横生,别具一格。
 
擅从细微处取材,是这本书的一大特色。书中的许多内容,是历史课上老师不讲的细节。如在写唐朝使者访问日本,作者撷取脾气很大的唐使、让日本惊骇的唐使、内部发生纠纷的唐使、遇险掉队的唐使四个小故事,便将唐朝时期的中日交往史描述得栩栩如生。书中有些史料,采信日本史籍中的记载,说服力更强。如对于日本遣唐大使藤原清河滞留唐朝的原因,中国史籍中的说法是由于唐朝发生了安史之乱,道路不通,导致藤原清河无法回国。但日本史籍中则说是唐朝皇帝有意质押藤原清河,将他作为换取日本援助的筹码。因为当时唐朝平乱兵器短缺,唐朝皇帝要求日本向唐输送兵器。
 
在这本书中,作者在解读唐朝历史的同时,也融入了许多对现实的思考。如作者大谈杨贵妃对大唐GDP的贡献,意在调侃当今社会的“惟GDP论”。又如作者提出用利益原则去审视历史,轻而易举便解开了玄武门事件的道德死结,并指出用不流血的方式开展利益斗争,是人类社会最伟大的进步。在解读唐朝时期大量外国留学生来中国求学这一现象时,作者对当今中国留学生学成不归现象也进行了深度思考,并指出无论回国还是留下,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国心。在解读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成功之路时,作者引入现代西方的成功学理论,从成功者必备的积极心态、学习心态、主动心态、坚持心态、合作心态、付出心态诸多方面入手,让读者耳目一新。
 
平民视角下的历史,虽然不成体系、不入正史,但一定最受大众欢迎。
 
(杨建军先生系邵东县政府办公室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