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摄影师》
赵凝 文
意大利摄影家麦克要来中国拍摄“最有影响力的中国作家”的人物肖像,其中一个人物是我。我英语还行,来来回回的电子邮件,我们在信中商量着拍摄的细节。欧洲人认真,认真又客气,邮件写得规范,我一边写邮件一边惭愧,我那每天几封的工作邮件,写得潦草而又随意,简短得要死,哪有什么中文之美。
拍摄细节在邮件中谈论得差不多了,麦克又发来他的图片博客地址,让我看看他的摄影风格。我也发给他我新浪博客《作家赵凝工作室》的地址,让他去瞧瞧我那红红火火的人气。转念又想他看不懂中文,发了也白发。不过数字总能看得懂的,数字是硬道理。
麦克终于从遥远的欧洲飞来北京,他住在故宫附近,推开窗就能看见故宫的红墙。拍摄那天,他让我在酒店大堂等他,他和他女朋友过来找我,我们会合后,找个地方拍照。
想像中的麦克应该带一堆照相设备,没想到他轻装前进,溜达着就站到我面前来了。他戴毛线帽,黑色方框眼镜,中等个儿,典型的欧洲男子。
“你好!”他的中文说得不错,可惜仅此一句。他改用英语说,他和他女友在附近吃东西,邀我一起过去聊聊,然后我们一起出发去拍照片。
他女友人很客气。戴细格纹鸭舌帽。她一见我手中拎的包,立刻高兴起来,大叫“古奇”。这是意大利人的骄傲。坐下来谈很深的话题,艺术,意大利电影,张艺谋。他俩很喜欢聊天,这点跟中国人很像。拍摄的事似乎被忘到脑后,一杯接一杯地喝茶,喝得我口红差不多脱光了,照像的事才被提到桌面上来。
大师说去一家很小很小的小馆拍,那里好有味道啊!他带领我穿街走巷,终于来到他说的那家小馆。我走进去一看,“味道”的确挺重,这是一家卖传统吃食烤牛羊肉的小店,店面很小,只有几张桌子。
我们开始工作了。我按照他的要求做动作,摆出各种各样的姿势,穿来的漂亮衣服上沾满羊肉味儿。他用两架相机拍摄,有许多连拍。拍着拍着我们都饿了,说好待会儿一起吃烤肉。
“我太喜欢北京了!”麦克说这话的时候,望着北京的红墙。那里有车来车往的市井生活,几百年前的红墙近在咫尺,人们都像没看见一样,只有麦克,竟感动得要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