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力丹著《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11》出版
陈力丹著《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11》,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年4月版,380千字。
写在前面
这是我的第六本《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主要从我2010年及2011年1月写的文字中选取与当前关系较为紧密的,大小72篇,根据内容划分为十三章。我的文字涉猎面较广,这些东西的主体,一定程度展现了2010年我国新闻传播学各方面的研究状况、新闻传播业界和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从总体的研究综述、新闻传播理论,到新闻业务研究。因而,对考研和正在读研的同学来说,可能有些用处。本书中有一篇文章《新闻学需要忏悔意识》写于21年前,因为另一篇关于新闻理论的讲课稿涉及到该文,而该文现在很不好找,故收入。
从2009年起,中国人民大学和其他几所高校招收国际新闻专业方向的研究生,为适应这种新情况,我组织这个专业方向的同学与我合作研究我们尚不够了解的一些相对重要国家的新闻传播史。这次选了希腊、古巴、肯尼亚三国来研究,单独设章(第十章)。以后这方面还会有更多国家的新闻史成为我的研究对象。我们要有全球视野,这种视野≠美国+英法日等,而是世界更多的国家,至少得熟悉20G峰会国家。
2010年内发生的群体性和突发性事情仍然较多,但能够从新闻传播学角度论出新观点、新角度的不多。这年选择的话题不在于事件本身的大小,而在于是否有话可说,重点在于通过具体事件说明一些新闻学或传播学的道理。
本书2010年版添设“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科研”一章,2011年版继续保持这一内容(本书为第十二章),希望大家继续关注。这章的文字大多缘于外部刺激、匆忙应付而成的,但是观点不是随意而发,而是思考多年了,只是没有时间和机会系统阐述。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科研存在的问题较多,行政思维、工科思维对于本学科的建设来说几乎是毁灭性的,需要更多的人思考,而不是盲目跟从。
这年的文章,仍有不少是与学生合作,即由我出题目,提供材料或指出寻找材料的范围,由硕士生、博士生先做,我做第二遍,然后学生做第三篇,我做第四遍……,每篇文章都是这样如此反复后完成的。凡是署上我名字的文章,都经过我逐句修改,当然,我不宜在结构上大动,这方面限制了我个人思路的发挥。我的目的不是我个人发文章,而是为了锻炼学生,文章发表了对他们也是一种鼓励。不过,这样文章的多数,是略有些学术分析的一般文章,算不上“论文”,真要写学术论文,不能以这类文章为模式,这里再次作个说明。
目录
写在前面
第一章 新闻传播学研究概述
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分化、整合与研究方法创新
2010年我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
2010年广播电视研究的七个关键词
第二章 新闻传播学与当前政治
尊重新闻传播规律是胡锦涛的一贯思想
新形势下“政治家办报”新解
向世界说明中国——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问题及策略
善用民众声音参与外交
我国外交机构也要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
传媒该怎样报道党政领导人与作家座谈
第三章 2010年新闻界事件分析
人大讨论《保密法》二审草案:《保密法》与人民的知情权
罗锦华卖假报告事件:记者暗访原则上不宜采用
贵阳“中华女”事件:记者和传媒的独占话语需要监督
人民网公布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将监督地方权力的舆论组织起来
富士康员工接连自杀:富士康事件报道中传媒人文关怀的缺失
网上再现什邡现场直播说谎:传媒为什么会“本能说谎”
平主任说“官话”:官话维系的是自己的利益而非人民利益
菲律宾“香港人质”事件:媒体能直播人质事件吗?
“维基解密”事件:阿桑奇迫使我们再认识网络的传播特征
第四章 新闻理论研究
新闻理论课程的结构以及课程与现实问题的结合
新闻学需要忏悔意识
对一份研究生新闻理论教学调查表的批注
回归学术:新闻传播学的发展之路
第五章 新闻学基本理念
新闻知识的核心概念——新闻价值
关于新闻真实的三个理论问题
再论传媒对科学的误读——摒弃“垃圾科学”与科学好新闻的产生
新闻真实,一个并不复杂的职业要求
再谈新闻客观性原则——12年前的“羊城疑案”教训仍应汲取
被传媒构建的想象——试析公众的新闻期待意识
第六章 传播学研究
关于传播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传媒如何成为社会变革的动因
一张照片被误读六年的社会心理历程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
又一次公关之“草船”借到新闻之“箭”
让制度保障文化的多元和维持当下的道德水准
第七章 新闻法治理念(0.9万)
质疑“媒治”
一句新闻标题检验官员和传媒的法治观念
从南平案的报道看传媒的法治意识与专业表达
嫌犯到庭受审不是“过堂”
第八章 新闻职业道德和规范
新闻职业规范的基本原则
美国的“黄色新闻”与我国传媒的低俗
《挟尸要价》的公开发表和评奖有悖新闻职业道德
传媒炒作新闻违背职业规范
捕风捉影怎么成了传媒的“专业”
娱乐新闻标题的“性”暗示与虚假
不良广告为何屡管屡滥?——表象背后折射出的问题
重塑报格的前提:编辑部与经营部分离
关注新闻报道中弱势群体的尊严
第九章 新媒体传播
“融合”背景下的媒介传播趋势与手段
论对手机短信的误读及误读的情境
网络“偷菜”游戏的流行说明了什么
以信息公开的方式管住网络推手
第十章 外国新闻史研究
从政党报刊向传媒市场化的艰难转变——希腊现代新闻传播史的历程
古巴新闻传播业的历史与现状
肯尼亚新闻传播业的发展历史及当代传媒格局
第十一章 新闻写作与编辑
我采用的三个新闻写作案例
叙述事实,不要轻易给事实定性
评报批评五则
气象新闻需要专业知识
第十二章 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科研
关于新闻教育的几点意见
在中国人民大学2010届硕士学位证书颁发仪式上的发言
人大新闻学院55周年院庆答《新闻周报》记者问
传播理论课程考卷阅后致同学的信
永伫自己的精神家园——中国人民大学09级在职新闻传播学研究生班文集序
关于“十二五”高校教材调研问题的回复
关于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划分
关于《国际新闻界》处理来稿的程序——兼答一位匿名来信者
第十三章 中国新闻奖作品的赞扬与批评
看不到“人”的科学新闻
报道地区生活变迁的独特视角
较好的宣传选题 遗憾的宣传式写作
功夫在深入,引语当重要
从公众易懂的角度切入科学新闻
一条及时报道、破除猜疑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