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长三角:无锡、苏州


  考察长三角:无锡、苏州



  长三角正在打造一个“3小时经济圈”。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最大地区,该地区工业基础雄厚、商品经济发达,水陆交通方便,是全国最大的外贸出口基地。 整个“长三角”正在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的产品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走向世界。



  长三角是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这里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2004年度统计数据表明,长三角地区占全国土地的1%,人口占全国5.8%,创造了18.7%的国内生产总值、全国22%的财政收入和18.4%的外贸出口。

  2011年1月、3月两度考察珠三角,2月考察西三角,4月初首度旋风式考察长三角无锡、苏州。虽然行色匆匆,但长三角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水平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无锡4787.6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65.65万人 (2009年),濛濛烟雨,秀美江南,祥和文明,宜居之城。蔡律摄

  无锡是中国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拥有产业、山水旅游资源优势,是长三角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服务外包与创意设计基地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职业教育中心、旅游度假中心。

  长三角在经济上指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位于中国沿江沿海“T”字带,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它由沿江城市带和杭州湾城市群构成,成员包括: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等22,这里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22个城市,长江三角洲河川纵横,湖荡棋布,农业发达,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在全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号称中国的“金三角”。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已经成为主导我国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三大经济圈之间的竞争正日趋激烈。

  接轨上海,实现共赢,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已成为长三角区域内各地政府的共识。苏州:近水楼台,四沿布局;无锡:融入一体化,谋求新发展;南京:呼应上海,辐射周边;杭州:接轨上海,错位发展。“长三角”周边城市不约而同地把与上海的联动看作是重要的战略,以路桥交通网络的规划和建设为契机,长三角正在打造一个“3小时经济圈”,大融合的态势已经发端。苏浙沪三地的项目已涉及交通、旅游、会展、人才、科技、信息、商标、信用、质检、环保等多个领域,并正在由浅入深地探讨产业规划、政策法规、金融服务等高层次的合作联动。锡是中国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拥有产业、山水旅游资源优势,是长三角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服务外包与创意设计基地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职业教育中心、旅游度假中心。并被《财富》(中文版)杂志评为“中国最佳商务城市”。



  与阿诺玛科技有限公司隆全明董事长考察无锡阿森那斯卫浴设备有限公司。杨保顺摄

  无锡市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无锡是中国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拥有产业、山水旅游资源优势,是长三角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服务外包与创意设计基地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职业教育中心、旅游度假中心。并被《财富》(中文版)杂志评为
“中国最佳商务城市”。濛濛烟雨,秀美江南,祥和文明,宜居之城。长江三角洲的比较优势还在于成本较珠江三角洲低,台商从成本考虑进行产业转移符合常规,并不必然导致珠三角工业产业竞争力下降,在电子制造业领域,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台湾省已经形成一种竞争格局。北京、天津之间的紧密合作也正在进行。三大经济圈之间的竞争将使得经济圈内环境条件的改善和经济技术合作日益重要。



  阿诺玛科技有限公司隆全明董事长与企业家们交流技术、市场、产品、管理经验。蔡律摄

  2010年无锡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超过9万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超过1.3万美元。无锡市新兴产业迅猛发展,全市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型显示、节能环保、微电子、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软件和服务外包、工业设计和文化创意产业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营业收入4103.7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579.85亿元,比上年增长48.8%(同口径增长20.7%)。财政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4%,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11.89亿元,比上年增长23.1%,2010年末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达8827.20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市区为5682.50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6487.13亿元,比上年增长18.5%。



  考察苏州纳科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听取庄桂泉董事长介绍新研发的低碳防火建筑装饰材料。



  苏州城东南十全街南林饭店的门口“老苏州茶酒楼”据说是小说《美食家》的作者陆文夫开的。



  品尝老苏州茶酒楼特色餐饮。



  夜色中的江苏国泰南园宾馆。蔡律摄

  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而有“东方威尼斯”、“东方水都(东方水城)”之称。苏州户籍总人口637.66万人,面积只有8488平方公里的苏州,初步预计,2010年苏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00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全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00.6 亿元,比上年增长20.9%,中国大陆排名第5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则达到了11.72万元,已经成为全国人均产出最高的城市之一。全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00.6亿元,比上年增长20.9%。2010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4225.49亿元和10831.62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2774.96亿元和1799.34亿元。其中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3570.35亿元和10133.15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2620.1亿元和1627.81亿元。苏州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区域性功能总部、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独立研发中心等高端外资项目落户苏州。全年实际利用外资85.33亿美元,增长3.7%, 苏州在2010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苏州位居全国第十一,位列中国地级市第一。

  而2010年末82,402.95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3303.45万人的重庆市,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94.24亿元,比上年增长17.1%。2010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18.36亿元,增长49.4%。全年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770.96亿元,增长29.1%。全年金融业增加值481.22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1%。全市中资银行市级分行26家,外资银行分行8家,租赁公司3家,担保公司132家,小额贷款公司95家,村镇银行12家。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3613.97亿元,比年初增长22.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839.66亿元,增长19.0%。本外币贷款余额10999.87亿元,增长24.2%。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215.22亿元,增长47.1%。

  也就是说,重庆面积是苏州9.708倍、人口是苏州5.18倍,2010年重庆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比苏州少1105.76亿,重庆全市2010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比苏州市少611.52亿,本外币贷款余额重庆市比苏州市多866.72亿。

  蔡律   2011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