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类公司如何打造技术优势内核(4月4日)


 

科技类公司如何打造技术优势内核(4月4日)

 

关键词:创业  科技类  技术化  市场化  资本化

 

创办科技类公司需要注意很多因素,首先要突出技术化。

比如在创办的时候,科技类公司必须突出其专业性。而专业性首要的是体现在企业名称、产品名字上,从名称的选择到标准色、再从Logo到CIS,然后是在技术团队支撑上。

比如在选择创业与执行团队方面,有人认为,科技类的机构很容易就会被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所淘汰,所以更愿意选择具有敏感的市场嗅觉的时尚达人,虽然年轻总是会代表更先进的技术。

虽然那个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本人认为,时尚达人能触摸到市场脉搏,这固然是必要的,但也容易在时尚要求中迷失方向。

所以科技类公司优先需要聘用的是那些有些out于时尚的人,是那些虽然不是很注重自身形象,但却心无旁骛地痴迷于科技研发的人。理想的科研人员需要具备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与坚韧,他们为了攻克一个技术难关,不惜与世隔绝,仅仅以网络与外部世界相联系。

 

科技类公司在技术方面的人才策略,不仅是自身的研发团队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需要在企业外部聘请顾问、参与研发的专家小组、在行业产业甚至国家层面的权威认证,在技术门槛,在技术的市场化率,在于与国际最高等级的技术之间抗衡。

在办公场地选址上,就没用必要朝CBD、金融区、商贸物流等注重形象的地方,以及车站码头等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去扎堆的。毕竟那些地方提供了光鲜的形象,使得办公场地的成本会大幅度提高。而假如把地址选择在喧嚣或者注重外在形象的地方,原本平静的心绪就难免会受到干扰,即使可以抑制住蠢蠢欲动的心境,都需要付出更高的管理成本与代价。

同时在产业化过程中,更多的需要考虑到原材料选购、生产加工所需要的水电与物流配送等因素,假如是在相对比较偏僻的开发区或者是环境简朴到恶劣程度的孵化器里,都会取得难以预料的成果。

健康的企业甚至产业都把科学技术当作核心,既然是核心那就不能外露,一方面是从核心机密的安全性考虑,另一面是从神秘感因素考虑。毕竟很多时候,核心的东西就那么一点点,只有被包裹得严密才能从心理提升其价值,不管是媒体还是市场,都会更加珍惜其所产生的价值,并传道给投资人更高的科技含金量。人流量大的地方,神秘感注定会大打折扣,而且泄密的担忧会随时存在。

——这些都是由科技在整个产业中所处的位置所决定的。

 

科技类型的公司,必须要追求专业性。从技术团队的招募、维护到技术成果的注册、保护到推向市场,那是一系列的问题。而技术核心优势的形成,在于技术上的突破与难以替代性,在于成熟的技术实力所形成的市场竞争壁垒。

 

技术类的公司,需要以专业为基础,塑造权威性。只有这些得到有机组合之基础上,才是产业化的规划与平台搭建。再通过相对专业的媒体平台,参加评选,得到荣誉,并得到政府以及相关主管部门颁发的荣誉。

不管是团队建设、资金投向、还是形象树立与传播,都必须围绕这个技术化的核心。

而在技术传播与市场化的过程中,有组织地将企业产品与科研成果,研发小组与核心骨干,输出参与行业协会与传媒举办的形象展示、评比与选拔、颁奖之类的社会活动,同时注重重点覆盖区域,通过搞活动以及提供实惠等方式,针对那些有需求的潜在客户提供相关的沟通手段。比如通过征文,评选、颁奖等方式,充分调动那些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所以,要密切注意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借助并发挥明星效应。比如可以与有影响力的节目和影视剧结合。还可以跟热门事件结合起来,发表自己的评论,用微博与视频结合的方式来塑造与市场终端亲近的形象。

 

假如不能实现科技的产业化转化,就会让科技束之高阁。

科技类公司在市场化与产业化的过程中,需要有专业的市场顾问机构——不离不弃!

所谓产业化的转化平台的搭建,也是需要过程的。当然,那更多的不是技术层面的事情,而是市场层面的事情。

产业化是资本化的基础,单纯拥有技术是不值钱的,在与资本对接的时候,往往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至于市场化,科技类型的机构,需要具备一定的独特性,除了产品与企业名称的特殊性之外,一个清晰的标签,一句深入人心的广告语,一个适合自己品牌的代言人,一组诉求明确的平面广告,软文,自己组织或者参与别人的活动,有专业人士参与的SNS与、BBS管理平台,都是很有必要的。

甚至你需要经常组织线下的活动,让来自技术、来自市场,以及来自服务机构的资源,在对接的过程中充分交流,畅所欲言,言论不仅称为一种可供传播的内容资源,更是树立健康形象的标志。

其实一切都是为传播提供内容,一切内容都是有目的的。同时价格策略也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应景、需要有参照性,需要有浮动空间。需要有变化、有规律、有组织。  

科技类公司要想从竞争中脱颖而出,更重要的是学会自我标榜,让权威机构为自己的专业水准提供背书。那就需要让自己团队里的专业人士参与行业组织,为行业标准的制订、行业培训与评定、对外部机构与个人提供相应的指导、点评以及顾问咨询类型的贡献。

 

科技类公司在以技术为核心,以产业化市场转化为主体的基础上,与资本结合也是必然的。

虽然术业有专攻,但跟科技化、市场化相比,与资本的对接有更高的技术含量,是需要更专业的财务顾问提供全方位服务的。

总之,科技类公司的创办与成长,任重而道远,非简单想法与单一功能所能提供保障的。只有具备宽阔的心胸,充分整合到技术、平台、市场与资本等多个角度的优质资源,才能让其健康成长。

 

贾春宝

2011年4月4日星期一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京报网专栏http://blog.bjnews.com.cn/space.php

中国EMBA专栏http://www.chinaemba.com.cn/home/space.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