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北汽发布了自己的微型客车品牌-“威旺”,表达了其“威天下、旺未来”的雄心壮志。
去年,北汽以150多万辆的产销量和15900多亿元的销售收入位居中国年汽车业第五的位次,并以一系列的上市活动强化了“北京汽车”的概念,使人们看到了一个崭新的北汽,但是,不少人也心存疑虑:北汽主要依靠北京现代和北京奔驰两个合资企业,自主品牌除了北汽福田外,并没有什么亮点,他们对北汽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
北汽是中国汽车业自主品牌和合资事业的先行者,由于种种原因,落在了后面,重振北京汽车工业,一直是北京汽车人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尤其徐和谊挂帅后,大刀阔斧地调整了北汽的组织结构,将北汽的触角伸向了全国,更是显现出北汽崛起的愿望。新北汽的动作是在株洲发布了一款小车,在北京发布了吉普新品,如今又发布了微客品牌,北汽和徐和谊这盘棋是怎么下的?他们的追求是什么?
从最近与徐和谊的几次接触和采访中,渐渐开始了解了北汽的思路。
徐和谊多次说:“十二五”国家提出的发展思路,就是要行业整合,加大并购重组的力度,做大企业、做强企业,这是主旋律,主调。基本各大企业也按这个思路基本走。在又一个五年内,国内真正能够做到三四百万辆的企业,与全球的汽车企业相比,撇开技术和竞争力,在规模看也就这几家。国家能够通过“十二五”培养出这么六七家有一定规模实力的,这个产业才算健康。
争取进入这个行列,这就是北京汽车的目标,北汽现在的市场占有率是9%,他们规划到“十二五”末达到10%。徐和谊预计5年后,中国汽车市场的产销量将达到3500万辆到4000万辆,那么北汽为自己制定的目标是保350万辆,争400万辆,具体方案是北京现代130万辆、北京奔驰30万辆、北汽福田150万辆,剩下的全靠新的自主品牌。
按照北汽的规划,到“十二五”末,要建起四个比较完整的像样的自主品牌基地。一个是顺义的自主品牌乘用车中高端基地,第二个是湖南的株洲基地。第三个是收购广州的宝龙基地,计划明年开始出车。这个基地将在宝龙基础上进行大的技术改造和扩建。第四个是重庆的银翔基地,四个基地,估计每个出产15万辆。除去四大基地,还将有其他的项目,这些都正在实施。
徐和谊说,作为北汽的350万辆到400万辆目标,包括奔驰、现代、福田,现在手里一共进行着十大工程,全在为“十二五”打基础,其中最晚的在2012年下半年,全都会投产。北汽的下一步发展,从总的战略来讲做了一些调整。过去把发展规模、走量排在第一位。现在结合五中全会的精神,结合北京市的精神,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做了一个较大的调整,调整后北汽“十二五”是以提升经济效益为第一位,将规模、量降到了第二位甚至降到第三位,更加强调了销售收入和利润,淡化了销售量,产销量这个指标。
北汽的产品结构将会出现乘用车、商用车、新能源汽车三大板块。乘用车板块将成为发展重点:其重点产品将会依靠中高级轿车、越野车。
新能源汽车,北汽在用和实验的已达3000辆,连徐和谊都没有想到去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用将近3个月时间,对国内各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做了一个调研,结果是新能源汽车真正从产品层面做的最全最丰富的,量上真正能供应市场销售的,掌握新能源主要三大核心部件技术的,居然是北汽。
徐和谊信心满满,他说,再给我一点时间,北汽一定会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