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收到《小说选刊》寄来的获奖作品集----刊有我去年10月参加《小说选刊》首届全国小说笔会荣获三等奖的中篇小说。
从这本中篇小说作品集中,我发现全部都是国家和省级作协会员,还有不少专职签约作家,这些老师大多是出版过多部作品,上百万的中老年作家。我能添列其中,与这些文学家们平起平坐,按理说我应该非常高兴,甚至是受宠若惊!至少,我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创作的小说得到专家们的认可,完全有理由骄傲自豪,也应该高兴满足。然而,我内心却是非常遗憾!打开作品集,翻看了一些其它获奖者的文字,我本应该兴奋起来,至少我的文字功夫还是得到了业内专家的首肯,但是,有谁,能真正读懂我小说的真正内涵?
这部参赛的中篇小说《开业》,主要是讲述一位教授市场营销的教师,因觉得自己的教学不能联系实践,自己的教改方案又得不到校长认同,只得愤然下海,投身商界。然而,仅仅数月时间,便因看不惯官场上的明争暗斗、市场中的丑陋恶习,最后,只得无奈返校的故事。小说中还穿插了餐厅、酒店、宾馆、舞厅等数个全新的开业策划方案,和不少经营创意点子,想以此说明这是一种全新的小说形式。这种财经创意小说,不同于以往的财经小说,它是一种用文学的形式介绍经济知识、评点经济现象、揭示经营理念、介绍经商创意、推介盈利模式,让当下身处经济社会中芸芸众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一些经济道理;让那些在商海中拚命挣扎的人,换一种休闲方式,在品读小说的过程中借鉴提升经营理念,产生一些有关自己生产经营的有益联想和经营启发。
说句实在话,当今的社会里,许多以往只在殿堂里供奉的圣人神事,人人可为做,效仿而为。譬如音乐,因为有了卡拉OK,人人都能当明星,唱歌写歌也不必非得名家才行;因为博客,人人都能当作家,名言经典也不一定非要作家智者才有……写作如同唱歌,重要的是过程,我手写我心,快乐就好!去年十月,在我参赛时,还真的不是为了攫取一个名利机会;获得一个新的谋生之道。当时,我是希望能借《小说选刊》这样一个德高望重的文学刊物,重视一个从事经济工作的文学爱好者,对日渐衰微的中国文学发出的一丝细弱之声,让中国的文学可以适应当今的经济大潮,稍作改变,与时俱进。当时,我在征稿信中还是特意注明了“财经创意小说”字样,并且附上一段希望中国文学自身改变的文字。然而,今天寄来的获奖小说集中没有编者按,甚至没注明“财经创意小说”……我能不遗憾吗?
不过,试想一下,如果《开业》获一等奖,能刊登在《小说选刊》的单行本上,说不定就能得到文学界领导和专家的认可,并得到社会广泛的重视。可见,世界上任何留有遗憾的事情都一样:不可怨天尤人,只能怪自己----毕竟是才疏学浅,技不如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