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重温伟大的经济学家熊彼特的伟大的“创新”理论呢?是因为我跟许多搞招商引资的地方官员打交道多了,有一个小小的发现,许多地方的招商引资最后都演变成为关门打狗,因为这些地方根本就不具备招商引资的条件。简言之,就是他们没有为企业家的创新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
我们还是要回过头来学习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熊彼特在他的“创新理论”体系中,强调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至高无上的作用。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作为资本主义“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所谓经济发展就是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实现新组合。资本主义就是这种“经济变动的一种形式或方法”,即所谓“不断地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的“一种创造性的破坏过程”。“创新”的目的是要将原始生产要素重新排列组合为新的生产方式,以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熊彼特经济模型中,能够成功“创新”的人便能够摆脱利润递减的困境而生存下来,那些不能够成功地重新组合生产要素之人会最先被市场淘汰。
熊彼特假定:在一种循环运行的均衡条件下,不存在企业家,没有创新,没有变动和发展,企业总收入等于总支出,生产管理者所得到的只是“管理工资”,因而不产生利润,也不存在资本和利息。而,一旦引入创新,才存在企业家和资本,才产生利润和利息。这时,企业总收入超过总支出,这种余额或剩余就是企业家利润,是企业家由于实现了新组合而应得的合理报酬。资本的职能是为企业家进行创新提供必要的支付手段,其所得利息便是从企业家利润中偿付的,如同对利润的一种课税。
熊彼特的分析架构简单清晰,最终他向人们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没有企业家的创新,就没有现代经济、金融,也没有GDP的增长,更不会创造出就业机会等等。
一个地方招商引资,当然首先就必须为企业家创新创造必要的条件,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不要谈招商引资。因为:
——企业的创新活动是在企业家的领导之下完成的。
——以创新为前提条件,企业家使用资本,创造利润,偿付利息。
——企业的正常经营和持续赢利给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创造持续的税收收入,而企业与银行的借贷关系而偿付银行利息,利息是银行等金融机构赖以生存的基础。
——创新会给全社会带来新的产品和服务,增加产出,推动经济增长,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如果老的“成功的企业”拒绝创新(实际上他们已经对许多新事物不屑一顾,连了解的兴趣都没有,又怎么谈得上去创新呢?),正因为有实力的老企业拒绝学习,拒绝创新,才给了年轻人创新的机会和快速成功的机会。所以,现代社会,只有那些善于快速学习、快速整合资源、快速创新商业模式的人才够资格叫“企业家”。而那些没有创新意识、懒于创新的生意人,最好不要给自己戴上企业家的高帽子。
一个人,如果拒绝持续地、快速地学习,就没有创新的冲动,也就没有机会成为企业家。
一个企业,如果拒绝创新,就没有企业家精神,也就没有企业家,其命运值得担忧。
一座城市或一个地区,如果拒绝创新,对企业家就没有任何吸引力,也就没有企业家扎堆,这样的城市和地区,经济将停滞不前。
一个国家,如果拒绝创新,就没有人才的成长,没有企业家的成长环境,也不可能造就一批企业家,国家财富难以增长,经济也不会有活力。
所以,我们要创新。公民个体要创新,企业要创新,城市要创新,国家更需要创新!这个创新还必须是持续不断的、群体的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