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训致!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训致!这是《弟子规》最后四句话。

    每次读到这里,或者在台上讲解到这个地方时,我心中都充满感慨,好象李毓秀老先生在我面前,白发苍苍,满面慈祥,摸着我的头,拍着我的肩,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不要自暴,不要自弃,不要高推圣境,不要以为圣贤的境界离你有多遥远!

    又好象孔老夫子巍峨的形象在空中,用充满期待和鼓励的眼神凝视着我,让我明白圣与凡,原本只是一念之差而矣,一念迷即是凡夫,一念悟即是圣贤。人心如灯,凡圣不二。真实的情况是,我们每个人的心本来都具足了圣贤的基因和种子,只是我们在茫茫人海与滚滚红尘当中暂时迷失了自我而矣。

    又好象看到当年的孟夫子,一身的浩然正气,昂然伫立于天地之间,而语之曰:当年的舜是何许人也,我又是何许人也,同样都是人,为什么他能做到那样的人生境界,我就做不到呢?须知,人皆可为尧舜啊!

    实在讲,今天在博客上写上这番话,不过是为了给自己一些勉励而矣。这些年来,我常常不得不如此这般默默地鼓励自己。现在有一个流行的新词,叫“给力”。但真实的情况是,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人真地能带给你力量,除了你自己!

    个人深深的体会,修学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一项功课,就是如何提升自己的道德自信心和道德勇气,因为曾经或有知或无知地犯过太多的错误,因为深知自己依然面临的种种不足、障碍与人生的功课。然而,每次捧起经典,总是感受到古人那股仰首挺胸卓立于天地之间的凛然正气,心中便充满着感动,充满着惭愧,也充满了信心,充满了激励!

    学习了佛法之后,使我更加坚定和明白,正如夫子所说,人生本来无可无不可,又如世尊所说,一切法皆是佛法。凡与圣,智与愚,娑婆与极乐,当下与永恒,原本无差无别,非二非三。

    而生命中最大的奥秘,就是全然地接纳当下,就是如何真正地活出当下的那份自在与从容。人生所有的问题与烦恼,其实不过是因为我们远离了当下的我,抛弃了当下的我,因而远离了那个本真的、本来的、本然的我。

    所以,记得09年冬天的一天,和一位大德在一起的时候,脑子里突然迸出四个字:佛胆道心。一个真正学佛的心,一个真正信佛的人,有啥不敢想?不何不敢为呢?

    可是,

    你到底——

    想什么想呢?

    为什么为呢?

    争什么争呢?

    求什么求呢?

    呵呵,您糊涂了吧?抱歉的很,俺也糊涂啦!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