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泰世爵的“闪结闪离”看汽车评论
文\周丽君
“文章还没写好,华泰和世爵已经离婚了!”
最近,相信有类似感慨的汽车评论员不在少数。应当说,华泰和世爵的“闪结闪离”给汽车媒体,尤其是汽车评论,上了生动的一课。但这一课的意义,绝非促使评论员提升写作效率,在下次其它人未离婚前,抓紧把评论写出来,免得过期作废。其意义应是,促使大家形成一种共识,即不管人家结婚还是离婚,你的评论都应当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因为,好的作品,往往是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今年读来觉得好,明年读来还觉得好。
至于如何确保评论的价值,其实在评论写作领域,有不同的争议,但有点已成普遍共识,即对普世价值的张扬。
无论在民主国家,还是专制国家,诸如道德、精神、正义等,都能得到普遍认可。在我国市场领域的汽车产业,除了市场道德、自由精神、社会正义、平等公平外,还有制度主义、政府责任等普世价值。在程远、张少华、杨再舜等部分老师的评论文章中,我们也能经常看到这种普世价值的体现。如程远老师多数有关城市治堵的文章,除了倡导提升每个人的交通素质外,都不遗余力强调要提升政府的责任意识,尤其是有效治理政府公车。
对普世价值的关注和强调,它能最大程度确保文章的独立、客观和公正,相信这也是程远老师等评论的迷人之处。
或许有人会担心,诸如汽车评论,老强调市场道德或平等公平等普世价值,是否会太单调,有点像和尚念经,听多了,就烦了。其实,这也是多数评论员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但对一个优秀的评论员而言,这不仅不应当是问题,更是写出好文章的难得机遇。
如果就事论事,仅道德说道德,的确枯燥。幸亏每天都发生不同的事情,如昨天有丰田质量事件,今天有锦湖轮胎事件,明天可能会出台汽车三包……它们都可以追问市场道德或企业道德,对比就道德说道德,有了这些案例,文章显然饱满多了。
不仅案例可以充实理论,避免理论的枯燥。而且理论也可以世俗化,更便于多数人的阅读和理解。
诸如汪青云、傅雪峰等几位老师,在世俗化写作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贡献。如汪青云老师喜欢扯谈,虽然他谈的都是些琐事,但实质上,扯得都是些理论。如他谈红绿灯不规范、黄线太差、加塞太猖獗等,也是在提倡交通道德、政府责任等。但这些文字并没有出现在文章中,而是用一种耳熟能详,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文字,将其表达出来。
在华泰和世爵宣布合作之后,我们更多的评论集中在萨博是否能脱困、华泰如何借助萨博实现发展、华泰和萨博今后如何合作、北汽何去何从、政府是否会审批……要说关注的面,其实,已经很全了,对华泰世爵合作后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关注。但立足点过于集中企业层面,在对普世价值讨论的文章并不多。一旦华泰和萨博分手了,这些文章也就灰飞烟灭了。
具有普世价值的文章,过期是不会作废的。无论华泰和世爵怎么“闪结闪离”,我们的政府都应当确保一个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及华泰和世爵的经营者,都应当诚实守信,不应当在交易,甚至新闻通稿中隐藏什么,或玩弄什么……
你离你的婚,我写我的文章。
发布新浪汽车,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