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浩月
这两天,人们突然开始关心起一本杂志的死活来,这本杂志的名字叫《大众电影》。它再次被人注意,源自刘晓庆所发的一条微博,“《大众电影》要关门了!要停刊了!经营不下去了!”这条风格近似于咆哮体的微博引起一片惊呼,仿佛《大众电影》之前一直活得挺好似的。
在刘晓庆之前,《大众电影》编辑周雁鸣曾发微博称杂志经营惨淡,“目前杂志社没社长,没主编,没发行部,没广告部。”“四无杂志”的说法,很是让人为传统杂志的黄昏而黯然神伤。但组织上(杂志主管单位为中国电影家协会)是不能接受“四无杂志”这个帽子的,杂志社社长胡子光对编辑周雁鸣的所说的“四无”均予以了回驳。
不知刘晓庆的“停刊”消息来自何处,曾经喜欢《大众电影》的读者大可以放心,十年八年内它是不可能停刊的。道理很简单,你能想像《人民文学》、《诗刊》会停刊吗?作为体制内的产物,就是一个空架子,通常也会被保留在那里,哪怕只是为了证明曾经辉煌的历史。何况,据说《大众电影》目前还有3万册的发行量。
虽然与鼎盛时期单期发行960万册无法相比,但3万册放到一本市场化杂志的身上,是可以维持杂志正常运转的保障数量,怕就怕它像另外两本带有体制色彩的电影杂志那样,堕落到只有三五千本的发行量,那才是后继无路到了不如放弃的时候了。
《大众电影》是很多人难忘的出版物,曾在它封面、封底出现的巩俐、刘晓庆、叶玉卿等照片,在今天看来虽谈不上开放到什么尺度,但在当时绝对是领风气之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阅读《大众电影》是件时髦的事情,乘公交把杂志卷起来时,都要将封面卷到外面以示品位不俗。在整个社会文化气氛活跃的大背景下,《大众电影》以排头兵的傲人姿态居前,成为流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当时人们向往精神自由的一种象征。
《大众电影》在影响力和发行量两个方面的急转直下,是它没能跟上娱乐生态和传播环境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甚至因为某些原因,其一度体现出来的新潮姿态也萎缩了。在如初生牛犊般闯入电影界的《看电影》等市场化杂志的冲击下,它变得像一本理论刊物,官办路线让它失去了在资讯、可读性等多方面的竞争优势。
刘晓庆的微博发出后,导演高群书、演员欧阳奋强等表示惋惜,声言要出手相救。的确如此,中国的电影市场如此火爆,怎么就不能多容几本电影杂志?但现在的问题是,保住《大众电影》不停刊,就一定能保住它的未来吗?
想跟已经根基深厚的市场化电影杂志争抢地盘,需要《大众电影》付出相当艰难的努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大众电影》主管单位负责人表示将会积极采取措施,“希望杂志变得好起来”。但仅仅有领导重视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除非忘记所有辉煌,以一名新兵的姿态重新做起。而躺在体制内以及功劳薄上做杂志,永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