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子里的科技 奥康迎来“智造元年”


       2011年是奥康的“智造元年”,未来10年是奥康再发展的“黄金十年”。

      今后,全面整合总部研发中心和意大利研发中心资源,引进国际设计师团队,壮大研发实力,应用技术从过去的2D模式提升到3D模式;

      整合产业链,把资源变成资本,最终实现整体走出去;

      未来,奥康将成为一个集制造、科技和资本等产业为一体的复合型经济体。
 
  鞋子没有秘密,但有科技

       曾经有人问过我一个问题,说奥康连锁专卖发展到今天,最成功的是什么?我觉得其实很多企业比我们做得好,但一定要说最成功的,我认为是在1998年奥康开出了中国制鞋业第一家连锁专卖店。因为正是奥康开出了第一家连锁专卖,才引导了中国鞋业发展终端连锁的潮流。

       刚刚过去的2010年,可以说是被历史定格的一年,因为这一年很特殊,所有行业都在谈“做强、做精,转型升级”等。奥康在这一年里取得的成绩比我们想象的要好。这不单单是我们自己努力的结果,更要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强大,国家政策的指导和支持,在这样的大趋势下,我们没有理由不发展好我们的产业和品牌。

       鞋垫可以祛湿保温,鞋底的小孔就像鼻子一样循环呼吸,侧边放上计时器能统计你走了多少步,鞋子还可以治疗糖尿病、高血压或扁平足……人们每天穿在脚上不起眼的鞋子,其实也是科技产品。

       2010年,我们用“科技奥康”定位发展路线,投资近6000万元成立了“高科技数字化研发中心”,通过引进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及相关软件,应用CAD/CAM集成技术来改造传统制鞋业。我们先后自主研发了GPS定位鞋、计步鞋、纳米健康鞋、全掌透气鞋、减震鞋等多种功能鞋产品。我们希望能让消费者真正感受到,穿鞋并不仅仅是为了走路,而是在享受生活。这不仅是在鞋产品上的突破,更是在产业链上的突破。因为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的背后,需要的是一个强大的产业和产业链的支撑。

       做强产业,做长产业链

       2011年是奥康的“智造元年”,所谓智造就是用智慧创造财富。

       眼下,世界鞋业市场中心正快速向国内转移,市场的焦点大多聚集在品牌的强大。但我们把焦点聚集在了如何做强产业和做长产业链上。

       我们认为,研发是做强产业的核心。今后,我们将始终坚持把研发作为工作的核心。奥康会全面整合总部研发中心和意大利研发中心资源,通过引进国际设计师团队,壮大研发实力,应用技术从过去的2D模式提升到3D模式,并根据市场进行细分,取得绝对优势。举个例子,即使是同一款鞋子,同一个尺码,发往南北地区、东西地区和国外的代号完全不同,为什么要这样细分,因为北方地区消费者受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同样的楦型和尺码会偏大,脚背会高,所以会有微妙的变化。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从源头设计开始改变,依靠科技支撑来解决。

       其次,产业链的整体提升是做强产业的关键。目前,奥康上游供应商有近百家,下游合作商有数千家。这样一个庞大的产业系统,任何一个合作商和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我们的产品的品质和品牌的塑造。为此,我们会持续不断地在提升产业链的整体质量上下功夫,相继会出台系列措施,提高原材料采购、皮料规格、环保检测等标准,同时提高下游合作商塑造品牌的要求。只有通过链条的总体提升,才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让品牌更加强大,并且持久地强大下去。

       第三,我们将通过整合产业链,把资源变成资本,最终实现整体走出去。我们将会通过充分合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向发达国家输入品牌做强产业,在东南亚等欠发达地区建立渠道做强供应体系,通过多元化的良性互动,支撑奥康品牌的发展,我想,这样才会让奥康这个品牌成为“百年奥康,全球品牌”。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奥康品牌会更加具有中国元素的世界性,也必将会成为一个集研发、科技、制造、资本等产业为一体的复合型经济体。

       2010大事记

       5月,奥康投资近6000万元,成立了“高科技数字化研发中心”。

       5月,奥康在上海正式并购意大利美誉度最高的万利威德大中华区品牌。

       6月,奥康召开了“全国合作商峰会”,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

       9月,第16届(2010年)中国最有价值品牌100榜在上海揭晓,奥康以80.02亿的品牌价值荣登品牌榜第32位,较去年上升13.14亿元。

       10月,上榜“201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位列纺织鞋服行业第14位,总榜单的327位。

       10月,奥康-万利威德国际研发中心和采购中心在意大利万利威德总部宣布成立。

       12月,奥康携手全国50多家大型连锁鞋城,组建国内首个鞋业合作联盟,创新厂商共赢模式。

       第一评论:制鞋之人最知路

       水皮

       鲁迅先生写过,“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了。真正懂得路的人,是走出路的人,最懂得路的人,是给走路人做鞋的人,奥康就是这样一个二十多年如一日埋首制鞋的企业,王振滔就是这样一个走出中国鞋业制造之路的人。

       奥康和王振滔的路还没有走完,前十年,是“中国制造”;后十年,是“中国智造”。

       奥康将2011年定义为企业的“智造元年”,这是一件既顺其自然,又高瞻远瞩的事情,因为2011年,其实是中国制造业在经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对出口业的重大打击之后企稳再起步的一年,2011年,又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无论企业生存的微观,还是政治经济的宏观,像奥康这样中国制造的代表企业都不得不走一条新路子,也就是王振滔现在要走的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路子。难得的是,尽管定位2011年为奥康的“智造元年”,但是王振滔早就在探索这条新路,更早的不说,就在2010年,“高科技数字化研发中心”和奥康-万利威德国际研发中心和采购中心,以及召开“千人合作商峰会”整合产业链就奠定了基础,让2011年的起步可以有基可循,走得更稳。

      “中国制造”要真的成为“中国智造”,有几个元素不可或缺。

       第一,是原有的制造能力,如何低成本高质量的生产出产品来,中国的劳动力优势不可偏废;第二,是科技创新,是在制造业的基础上走科技生产、科技管理之路,让生产更加高效,物流营销体系更加高效,同时科技也能为产品增添更多的附加值;第三,是品牌的打造,这是除了生产和科技之外,更多需要包含进营销能力和文化内容的元素。

       有幸的是,这三条元素在奥康这里是并行不悖的,制造能力本身就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本事;科技创新是王振滔这些年以来一直的坚持,现在,甚至在技术改造上添加了发展绿色、低碳可循环经济的新内容,与时俱进;至于品牌,则是需要奥康进一步强化的内容。

       奥康计划中的“做强产业,做长产业链”,会让奥康这个品牌不是一时强大,而是持久的强大下去。王振滔已经提出了在“十二五”发展中,要通过研发的强大,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商的强大,向发达国家输入品牌,在欠发达地区建立渠道充分利用资源,我认为,这一点是具有划时代的战略高度,因为无论是对任何一个行业来说,产业和产业链的总体强大,才是未来竞争的焦点。同时,王振滔也提到在未来奥康品牌会更加注重中国元素的世界性,让奥康的品牌更容易让世界所接受,这些都会是将来卓有成效的探索。对于奥康和王振滔,水皮最后想说的是,最让人感到难得的是,作为一家制造型企业,已经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穿新鞋走新路,要将奥康打造成为一个集研发、科技、制造和资本等产业为一体的复合型经济体。能将研发、制造、科技和资本“四合一体”,这可能就是中国制造的“终极模式”。希望奥康能为中国由制造到“智造”的转型踏出一条金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