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永远是一对一的销售注定是低效率高成本的营销,必然走向灭亡。
会议营销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就取决于它整合了一大筐能辅助其完成销售的资源。从初级阶段走出了一对一高成本销售方式。怎么理解?在会议现场,有专家,有咨询,有检测,有产品,有氛围,有领导·····哪一个购买者,在日常的消费中能同时给所属产品的专家、厂家、领导等等对话?在会销现场,一个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人都出现,也都成为产品最终能销售出去的推手。这就是为什么,会销人为什么“会笑”着把产品“零售的价格批发的量”卖出去的秘密。说直白一点,只要在一个人产生了一丁点购买意愿的时候,顾客在第一时间里所有疑虑都能得到解答。正因为如此,会销高成交率就理所当然了。
保健会销还有一大特点,就是费劲心思的在做客户的二次、多次购买及客户的转介绍,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相对传统的销售模式来讲,它对市场的占有的速度大大的提高了。但一直让我迷惑的是,每个保健会销人都在有意或无意的回避自己客户的“下一代”。难道今天的中青年永远都是保健的对立面?我们的客户资源哪里补充进来? 答案明了,客户的下一代,今天的中青年。而下一代,也是最容易被教育被教化的目标人群,也最为容易招揽进来的保健准大军。在这一点上,我折服安利的营销模式。把每个人天生固有的人脉资源作为优先销售渠道,这已经赢在了起点。而我们,却摒弃这一零成本的消费链反而花大气力建立潜在消费关系网。我们回避“下一代”,当然有我们的无奈,但我们对“下一代”顾客资源视而不见那就可笑了。也难怪,会在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而每个会销人却觉得资源越来越稀缺流失越来越严重的困惑了。有行业竞争的压力,更多的是我们一直在同一个点干同一件事——开发资源抢资源。舍近求远的开发资源,不择手段的抢夺资源,这种大环境下每个从业者都紧张的窒息。会销人可能有自信说“我们的客户在临死的时候,嘴里还含着我们的产品”,我想问你能自信满满的说“我们的产品就是客户家的传家宝,家族的保护神”吗 ?
什么时候我们能正视“下一代”,培养我们客户直系接班人,什么时候就是我们保健从业人的艳阳天。到时,每个人都是一米阳光,走到哪里哪里亮。保健会销,个人认为它的二次方做到了60分。如果能能正视起“下一代”问题,在顾客网建立过程中不仅重视横向关系并去重视纵向关系,把资源看成一个“生物链”,看成是个可传承的东西。我想到时带来的不仅是收益,还有的是社会的认可,进而走出保健信任危机的泥潭。
我们“二次方”,就是要把保健同时切入到客户子女这一代。在市场培训间有人问我,什么时候我们客户最忠诚。我说了2点:一是顾客买你足够多产品的时候;二就是当他购买得到子女认同的时候。现在我想说,把培养客户直系接班人做好了,目前保健市场遇见的所有问题都将得到缓解。因为下一代,产品洗牌进程会加快,信任危机得到缓解,消费群体逐步扩大,行业环境得到净化,人们保健热情会高涨。